考核工作完成后,李小南迫不及待的踏上了返乡的旅程。
衣锦不还乡,如锦衣夜行。
古人诚不骗我。
再次回家,心境完全不一样。
没了上一世的迷茫、不知所措,她表现的十分轻松、平和,甚至有些兴奋。
三利镇不大,只有围绕镇政府发展的一条街,而李父的利民饭店,就开在镇政府旁边,地理位置十分优越。
李家的两个孩子,镇上人都认识。
因此,李小南下车时,不少人跟她打招呼。
还有甚者,大老远跑走大喊:“李利民,你家文曲星回来了。”
李小南:-_-
这就有些羞耻了吧。
拗不过左邻右舍的热情,李小南边走边被塞吃的。
都是看着她长大的乡邻,她要是敢不收,后脚就得有人传她目中无人。
只能让孙桂香做点好吃的,一一还回去。
李小南到家的时间不巧,正好是饭点,李利民和孙桂香两人忙的不可开交。
见她回来,急匆匆招呼一声,转身又去忙了。
忙碌是她家饭店常态,李小南早就习惯了,放下包,脱了衣服,熟练的帮忙撤桌。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这话一点不差。
李小南和李小北俩人从小就在饭店帮忙,那会客人还少,家里也不雇人。
也就这几年,家家户户条件好了,出来吃饭的人多。
再加上他们姐俩都外出上学,家里实在忙不过来,孙桂香女士一咬牙,雇了三个小工。
一个切菜,一个洗碗,还有一个上菜的女服务员。
林民饭店才真正有了饭店的模样。
过了下午两点,客人走的差不多,李利民才闲下来。
第一件事,就是冲出来找闺女。
看着爷俩腻乎劲儿,孙桂香女士一边算账一边翻白眼。
真没眼看了。
“小南,回来咋不提前来电话,爸好去接你。”
李父的爱女之心溢于言表。
李小南一边啃着店里卖的卤猪蹄,一边道:“这次我是跟着考核组下来的,之前工作没完成,也不确定能否回家。之所以没告诉你们,也怕空欢喜一场。”
李父按照现代人的说法来讲,就是女儿奴,闺女说啥都是对的。
“对对对,你工作重要,能回来爸就开心。”
李小南看着店里还在忙活的几人,疑惑问道:“老爸,我怎么感觉,咱家生意好了呢!”
孙桂香这会儿也算完了账,走过来,揉着李小南的脸蛋,乐开了花。
“闺女,你感觉没错,自打你考上省里公务员之后,来咱家吃饭的人就多了,说是要沾沾状元的喜气儿。”
转头又对李父嫌弃道:“李利民,你还坐着干什么,没看见我闺女饿的光啃猪蹄,赶紧去后厨烧俩菜,犒劳犒劳闺女。”
“等着,必须烧俩硬菜。”李利民笑呵呵的应承道。
像是想到了什么,他继续道:“对了,一会吃完饭,得去给你爷爷上坟,这可是祖坟冒青烟的好事。”
吃过饭后,孙桂香给三个小工放了半天假,他们一家三口则是大包小裹的回村里上坟。
老家的村子距离三利镇不远,家里老房子年久失修,已经不能住人了。
给她爷爷上完坟,三口人又赶回镇里。
回到家,躺在床上,李小南方松了口气。
赶了一天车,饶是她身体再好,也有点扛不住。
李小南靠在床上,李利民和孙桂香坐在她左右两侧。
“闺女,你这次回来,能待上几天?”
“后天就得回去上班。”李小南耷拉着眼睛回答。
她可太困了,奈何夫妻俩根本没有走的意思,李小南只能强撑精神,陪老两口唠嗑。
孙桂香皱眉抱怨着:“就两天呀!对了,我记得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