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伟是个谨慎的人,他收到盒子并没有当场查看,而是亲自把东西搬到了他的屋子,命所有人不准靠近,才开始查看。

他随意选了一个箱子打开,看见里面是银票,都是面额为五十两的银票。

尽管只是五十两的银票,这满满的一大盒子,也不少了。

于伟看着这些银票,迫不及待的打开另外的一个盒子,见最上面有一封信,下面全是卖身契。

于伟首先拿起信仔细的看了起来。信写的很简单,于伟三两下的就看完了。

当然这封信不是姜婉文的亲笔,是她身边的如花写的,这也是防着有人用这封信做文章。

于伟看完信之后,第一时间就把信烧了,一个人坐着默默的沉思。

虽然王妃在信里没有交代出什么事了,但于伟的感觉是出大事了。

于伟把所有王府有可能出的大事想了一遍,才伸手查看那些卖身契,他越看越心惊。

不说那些二等三等和不入等的卖身契在这里,几位主子身边伺候的,除了如花和如月两位姑姑的卖身契没有在,其余人的都在这里了。

甚至最上面的那张就是他自己的。

王妃在信里交代清楚了,这是让他们偷偷的各奔前程的意思。

于伟能做到前院大总管,也不是什么傻子,王妃这么交代,于伟猜测肯定是上面见自家王爷死了,要卸磨杀驴对王府动手了。

可于伟从小是在王爷身边伺候的,是王爷在战场边镇上捡回来的,王爷在的时候他只忠于王爷。

现在王爷不在了,他的主子就是王妃了。至于世子爷,他身边有他自己的班底,于伟觉得他就不去凑这个热闹了。

于伟猜测王妃他们肯定王永宁去了,他决定把这份差事办得漂漂亮亮的,给王妃一个惊喜,也算是他的投名状。

于伟在心里决定好了,就开始在盒子里挑挑拣拣的,先把他觉得对王府比较忠心的人挑拣出来。然后再把他知道的,别人安插在王府的眼线挑拣出来。

这样一顿忙乎 ,于伟看着自己挑出来的这些卖身契,光眼线都有三十来人。

于伟自己都被震惊了,他看着这些眼线,发出不怀好意的笑。

其实这也不怪原主,本来他们平武王府在盛阳都是做人质的意思,要是还把王府管理的跟个铁通一般,皇家第一时间就容不下他们。

所以原主只是尽量不让这些人,在各位主子和关键的位置上。

于伟也没有立马行动,而是命人偷偷准备好干粮,第二日晚上于伟就把那些忠于王府又没有什么牵挂的人送走了,让他们去永宁投奔主子。

卖身契也给他们了,要是他们中途改变了主意,也可以选择就地当个普通百姓。

但是于伟还是觉得去了永宁才安全,不然谁知道会不会被人找出来。

这些人走的第二日,当然有人来他面前问那些人去哪里了。

于伟对此早就想好了说词,一改平日里话少的形象:“主子们准备在庄子上为王爷守孝一段时间,那个庄子离宝华寺近些,能沾上一点佛光也是好的。

所以那些人都去庄子上伺候主子们去了。”

于伟这个说词,大部分人都是信了的,有部分眼线也把这个消息如实的递了出去。

他们的主家也没有觉得这有什么问题,毕竟只是去庄子上守孝而已,有的守孝还要回老家守呢!

在之后的几日里,于伟又用给庄子上送东西的理由,把该送走的家生子都送出城了,至于之后的选择,就不归他管了。

反正只要是聪明人,就知道要离盛阳越远越好。至于蠢人,好言难劝该死的鬼。

送走家生子的上午,于伟也带着自己早就收拾好的东西,跟着一个去永宁州旁边州的商队走了。

至于王府里剩下人的卖身契,他临走之前已经亲自把那些人召集起来,都给他们了。

找个的理由当然是‘现在王爷不在了,王府需要守孝,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