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2 / 2)

从他的背影,也能感觉到心情欠佳。

啧,第二次了,真把村长得罪死了。

这女的真的什么时候看都不长脑子。

打圆场的事完全用不到她,这不,正义的吴建国又开口了。

“孙同志,我们是来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的,不是来享福的。农村条件艰苦,但这里的乡亲们世世代代都这么生活。你刚才的话,很不合适。”

孙娟听完恼羞成怒,“你算老几啊?轮得到你教训我?”

很好,这次脑子长出来了,至少知道反驳一句了。

吴建国平静的说,"我不是教训你,只是提醒孙同志注意言行。别忘了我们的身份。"

说话时候,他余光看向陈铁柱,看他脸色换缓和了些,吴建国才松了口气。

他一点都不介意得罪孙娟,只是想让自己接下来在村里的日子好过一点。

张洋也出来打圆场,“大家都累了,火气大了点。孙娟,吴同志说得有道理,咱们初来乍到,还是谨慎些好。”

孙娟冷哼一声,别过脸去不再说话。

一车人沉默的继续往前。

牛车驶入村口,几个光着脚的孩子好奇地跟在一旁跑,眼睛瞪得大大的盯着这些"城里来的知青"。

几个妇女站在自家门前张望,交头接耳地议论着。

陈铁柱先叫了一个孩子,“大娃,去地里把赵刚知青叫来。”

“唉!”紧接着一个赤着脚的孩子,往东面跑去。

陈铁柱架着车继续往前头,在一座灰瓦建筑前勒住牛车。

“到了。”

许颖抬头望去——永祥村祠堂,她们未来的“家”。

斑驳的墙面、长满青苔的石阶,一切都和记忆中一模一样。

把人扔到知青点,陈铁柱交代一声,“在这等着,有人会过来安顿你们的。

说完架着牛车就离开了。

留下三个满脸茫然和一个一脸麻木的新知青在门口等着。

没等多久,远处跑来一个男人。

到了近处才停下脚步,国字脸上露出憨厚的笑容,“欢迎新同志!你们好,我是知青点负责人赵刚。”

他看起来三十岁左右,身材魁梧,是典型的劳动人民形象。

许颖也是到后来才知道,赵刚这时候其实也就才二十四岁。

但是长期的农活加上太阳的暴晒,让他比同龄人苍老了不少。

而且在他身上已经完全看不出曾经城里人的影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