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1 / 2)

军用吉普车驶入749所大门时,晏临晞正盯着窗外发呆。

基地比她想象中要隐蔽——从外面看,这里只是一座普通的军工企业,门口挂着"北方精密仪器制造厂"的牌子,连站岗的士兵都穿着工厂保安的制服。

但驶入内部后,层层安检和无处不在的监控摄像头暴露了此地的真实性质。

"到了。"

副驾驶的少校——现在晏临晞知道他姓陈——率先下车,替她拉开车门。

晏临晞拎着背包跳下车,抬头看向面前的三层灰色建筑。楼体方正,窗户窄小,像一只趴伏的钢铁巨兽。

正门上方的电子屏滚动着一行红字:「技术测试区,非授权人员禁止入内」。

裴御沉已经不见踪影,那把黑伞倒是留在了车上。晏临晞没问,陈少校也没提。

"跟我来。"陈少校刷卡开门,"今天主要是能力测试。"

走廊很长,两侧是厚重的金属门,每隔十米就有一个虹膜识别装置。晏临晞跟在后面,默数着经过的门牌号——B107、B109、B111……

B113的门敞开着,里面传来激烈的争吵声。

"我说了不行!这套设备是德国进口的,必须等原厂工程师来修!"

"可项目进度等不起!总部要求三天内必须出数据!"

陈少校咳嗽一声,屋内顿时安静。

晏临晞走进房间,看到五六个穿白大褂的研究员围着一台精密仪器,个个脸色铁青。

仪器外壳被拆开,露出里面复杂的电路板和光学组件,控制屏上闪烁着刺眼的红色警告:「激光校准失败」。

"这位是晏临晞同志。"陈少校介绍道,"首长特批的测试人员。"

一个戴厚镜片的中年男人皱眉打量晏临晞:"她就是那个'能用微积分炒菜'的?我们这儿可不是厨房!"

"李工!"旁边年轻些的女研究员拽他袖子,"她是华京大学物理系的,发表过QCD领域论文……"

晏临晞没理会他们的议论,径直走到仪器前蹲下。

这是台激光干涉仪,用于纳米级位移测量,市价至少七位数。她伸手摸了摸散热口,又凑近闻了闻电路板。

"有焦味。"她抬头,"你们超频使用了?"

李工脸色一变:"你怎么知——"

"激光管额定功率80mW,但系统日志显示你们昨晚调到了120。"晏临晞指向控制台角落的一行小字,"散热设计跟不上,光路准直器烧了。"

房间里鸦雀无声。

女研究员小声问:"能修吗?"

晏临晞没回答,而是从背包里掏出多功能螺丝刀和一个小铁盒。打开铁盒,里面整齐排列着各种贴片元件、细导线和微型工具。

"我需要一小时。"她头也不抬地说,"另外,这盒子里缺个0.5mm的钕磁铁,你们库房有吗?"

李工张了张嘴,最终转身去拿材料。

接下来的五十三分钟里,晏临晞像做外科手术一样拆解着精密部件。

她先是用导电胶修复了烧蚀的电路,又自制了一个微型散热片贴在激光管基部,最后用光学镜片清洁剂擦拭了整套光路。

研究员们从围观渐渐变成打下手——递工具、举照明灯、擦汗。陈少校站在门口,不断看表。

当时钟走到第五十四分钟时,晏临晞合上外壳,按下启动键。

控制屏闪烁几下,跳出绿色字体:「系统校准中……校准完成」。

"好了。"她甩了甩酸胀的手腕。

李工扑到屏幕前查看数据,眼睛越瞪越大:"误差范围0.3纳米……比出厂标准还高!"

欢呼声还没响起,晏临晞就举手打断:"先别急着高兴。"她指向仪器侧面,"这个位置的外壳螺丝少拧了半圈,会影响抗震性。另外——"

她从兜里掏出一个小塑料袋,里面装着几块黑色残渣:"这是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