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知夏一说要分家,藏在人群里的刘老头慌了。
他可不是他家老太婆,老二正是升职的紧要关头,钱要走关系,他们还要靠沈知夏养呢。
平时老太婆吵吵闹闹就算了,让老二媳妇知道害怕他们老两口,省的她趁儿子不在,就拿捏他们老两口。
但是家是不能分的,分家了,他们乖孙读书怎么办?他们一家三口吃饭怎么办?
老二那边稳定下来前,还是要稳住老二媳妇的。
于是他赶紧从挤进来,看着周围看热闹的,把大门关上,瞪了一眼刘家老太太,然后笑着安抚沈知夏:“老二媳妇啊,你娘她就是这样,仔细一辈了,也没啥文化,你别跟她计较。
一家人不说两家话,好好的分啥家啊。你是咱们家的主心骨,可不能离了你。”
“爹,不是我想分家,我早上醒来,烧还没有退完,又饿又渴,灶火上连口汤都没给我留啊。
我就想吃两个鸡蛋补补,就和宝珠一人吃了两个蛋,娘就骂我。”
看刘老头还想和稀泥,沈知夏直接扯开遮羞布:“昨晚上我烧的都快死了,迷迷糊糊中还听见,娘说让我死了算了,药都不愿意给我吃,我心寒啊。”
刘老头心一下子提起来了,儿子的事是重中之重,可不能被老二家的听见。
流氓罪可是要吃花生米的。
他人老成精,脸上笑着,眼睛却犀利的盯着沈知夏,看她脸上只有悲愤,却没有怨气,估计只是隐约听见了那一句,于是继续笑着和稀泥。
“老二家的说啥呢,你那是烧糊涂了,听错了吧,你娘怎么可能那么说。”他笑着哄知夏:“你娘就是刀子嘴豆腐心,这几年你忙工作,宝珠都是你娘带的,你看你工作错不开身,宝珠还小也要人看着啊。”
“爹,你别劝我了,我要带宝珠去镇上,她五岁多了,虽然早了点,但是也能送学校了,我给她送镇上学校。”
“一个赔钱货上啥学。”
本来应为听说知夏听到了昨晚上他们说话还有些心虚的刘老太太,一听沈知夏要把一个赔钱货送学校上学,她立马就不愿意了。
如果沈知夏把那赔钱货带走了,一个月还愿意给他们那么多钱吗?
她们老两口年纪大了,可不愿意在下地挣公分了。况且他们家志军还要读书,他们还想他读军校,以后也进部队当大官呢。
他们的钱以后还要留着给孙子娶媳妇,走关系呢。
沈知夏冷静的说:“娘也说宝珠是赔钱货了,那这个赔钱货就不赔你们老刘家的钱了,我自己养。”
刘老头一听这话,还是要分家啊。这没用的老太婆,就因为两个鸡蛋,就要闹得老二家的要和他们分家。
一旦分家,他们还有啥借口找老二家的要钱,就算能要到,也要不到现在这么多了。
现在老二家的一个月五十块钱,给他们三十,她还时不时的带回来点东西,给两孩子买买衣服,相当于每个月给家里四十了。
如果她带着那赔钱货分家了,这钱可就没他们啥事了。
这么一想,他瞬间一巴掌扇了过去:“你个没用的老东西,咱们媳妇这么能干,长得又排场,老刘家祖坟冒青烟了才能娶到这么好的媳妇就让你这老货给欺负了。”
刘老太太一看刘老头生气了,赶紧讨好的笑笑:“哎,老头子,我错了......”
沈知夏懒得看他们演戏了,直接到屋里去收拾衣服。
宝珠还小,堂屋的门槛高,大人进去要抬脚,她本来营养不良,长的就小,那门槛都到她胸口位置了,她看到奶奶和妈妈打架,急的直哭,却只能抱着门槛着急。
刘志军则是看的津津有味的,看到沈知夏进屋,看了一眼,就不再理会,而是继续看爷爷奶奶打架。
沈知夏看了一眼,冷笑一声,就这德行,还老刘家的根呢。根都歪的,还想结好果子吃?
她去炕上,把柜子打开,将里面她的衣服和宝珠的衣服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