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臭,人人嫌恶,竟然还能治病。
凌霄点了点头,放下手中的鱼道:“不同的鱼,有不同的药用价值。大家嫌弃它,不过是因为不知它味美,不会做,做出来的又腥又臭而已。”
“难道你会做不成?”卫谚轻嘲道。这有腥又臭的鱼,还有药用价值?他可从未听说过,定是这恶妇胡诌的。若是这鱼有药用价值,陈大夫还能不知道吗?
“我自然是会做的。”说着,凌霄挺了挺自己的胸膛。
冯氏想了想道:“我少时曾听闻,沿海一带的人,最擅吃鱼。且那里的老人,都十分高寿,甚少生病。如今听了儿媳妇儿的话,想来便是吃鱼的缘故了。”
“我也有所耳闻,如此看来,倒是我们不识这鱼的好处了。”陈大夫摸着自己的山羊胡,笑着说道。
“对了陈大夫,陈安之断了腿,吃鱼有利于他的伤势恢复,等会儿你也拿两条回去熬汤给他喝吧!”凌霄想起了陈安之,便如此说道。
陈大夫忙摆手推辞:“这怎么好意思,我今日本事来登门道谢,又如何能拿你们的东西回去。况且,这鱼安之他娘也不会做,做出来安之怕也是吃不下去的。”
“这样吧!中午您便留下来吃午饭。我做鱼的时候,你看一下,回去告诉林婶子。婶子她心灵手巧,你说了,她便知道怎么做了。”这做法又不难,无非就是鱼如何处理,和用料而已。
“如此,那今日中午便叨扰了。”陈大夫说着,朝冯氏拱了拱手。
冯氏微微欠身回了一句:“陈大夫客气了。”
接着,陈大夫又为昨日的事情,正儿八经的朝凌霄到了谢。
因为鱼要提前腌制,凌霄便拿了刀,和案板在院子里杀起鱼来。她处理鱼的时候,陈大夫就如同一个学生一样,在一旁仔细的看着。偶尔,还会提问,凌霄也会仔细的告诉他,为什么要这么做。
因为中午要做鲫鱼,鲫鱼刺多煮汤最好。凌霄便让她婆婆冯氏,去陈豆腐家买了两块豆腐回来。
鱼腌制好后,差不多便到煮饭的时间了。照例是冯氏烧火,凌霄先是用玉米面和面粉活好了面,揉成了长条。用刀切成同样大小的方形,然后用刀在中间划了一下,在后面的小锅里放了隔子蒸着。
接着,便开始准备煮鲫鱼。她先是倒了素油在锅中,等油热了,便放入了两条鲫鱼,在锅里煎。鱼下锅没一会儿,这香味儿便出来了,没有半点儿腥味儿。
“陈大夫,这鲫鱼啊!一定要煎到两面金黄才能加水,这样煮出来的鱼汤才能又白又浓。”凌霄一边煎着鱼,一边对站在灶边看着的陈大夫说道。
陈大夫微微点着头,看着锅中的鱼,道:“我记下了。”
他闻着这鱼,如今只有香味儿,无半点儿腥味。心中在想,不知道这鱼等会儿做出来是何等滋味儿。
卫谚站在门口,看着站在灶台边儿的那一坨。暗想,这一带的人,都不知道这鱼是这样做的?她又是如何知晓的呢?
鱼煎好,凌霄往锅里加了水,放了葱姜盖上锅盖煮着。等水滚之后,放了豆腐,又小火煮了半刻钟。见汤都成奶白色了,便加了盐调味,出锅。
接下来,她又用两条草鱼红烧。不过这个时代没有辣椒,所以她自己对这红烧鱼有些不满意。红烧鱼做好之后,她又清炒了一个白菜。
菜做好,锅里的玉米馒头也已经蒸好了。凌霄把馒头捡出来,用碗装好端上来桌。
一大碗鲫鱼豆腐汤,两盘红烧鱼,一盘清炒白菜。虽然算不得多丰盛,但是却色香味俱全,足够四个人吃了。因为陈大夫是客,而且又是最年长的,便坐在了上座,冯氏坐在了首席,卫谚坐在了次席,凌霄坐了下座。
“陈大夫,你先尝尝这汤。”凌霄站着,给陈大夫,冯氏还有自己盛了一碗鲫鱼汤,唯独没给卫谚盛。因为,她知道,人家不稀罕。
“多谢。”陈大夫倒了谢,端起碗,浅尝了一口。汤一入喉,他的表情变亮了。
“好喝,这鱼汤当真是鲜美得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