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么边远和闭塞,有发展才怪呢。
据说这里,因为边远和闭塞,村小学几乎办不下去。年轻教师不愿来,支教人员频频更换,只有一个年迈的老校长和一个代课教师勉强支撑着。由是乎,我的到来成了一种必然。在这个充满新奇和未知的地方,我将定点支教一年。
在山顶上看了一下后,我就开车直接去学校了。我的车刚一进村子,就见好多人站在学校操场上。停好车下来,就见一个佝偻着身躯的老者迎上来说:“老师,你可来了,一路辛苦了。”
“不辛苦,就是路有点烂,这里就是河源小学?”
“是的,这里就是河源村小学。我是这里的校长,姓韩。总算把你给盼来了,我们都提着心怕没人来我们学校了呢。这下可好了,你来了我们就放心了。”
“老校长你好,我姓华,叫华云龙。”
我赶紧和他握手问好。
“华老师,听教育局的领导说,你今天来村里,所以大伙儿老早就在这里盼着你了。”
“谢谢大家。”
我从车上拿了条中华烟下来,撕开分发给几个年轻人,让他们帮我散给乡亲们。
在老校长的介绍下,我和村里的老支书等人一一握手认识。
“华老师,你给乡亲们说了句,大家都提着心呢。”
我知道老校长说的是乡亲们担心我会像其他老师那样呆不住,于是我站在操场上扬声对大伙儿说:“乡亲们,大家请放心,既然我来了,我一定会安心下来的。大家也看到了,我有车,所以不存在出行困难的问题。我初来咋到,对学校的情况还不了解。等安定下来后,我会把我的想法告诉大家的。不过有一点,要麻烦乡亲们一下。以后中午的时候,我可要到乡亲家混顿饭吃呢,还望大家不要嫌弃。我不会做饭,也不可能为了顿午饭而大老远的跑到镇上去。”
老支书接过话去说:“华老师,这个没事,乡亲们都挺热情的,就怕你吃不惯我们这粗茶淡饭。”
“老支书,我只要能填饱肚子就行了,我没那么多讲究。”
“那行,华老师,晚上我们一起请你顿饭吃。”
“好的,谢谢老支书。”
一个三十多岁的秀美女人接过老支书的话说:“韩幺伯,就让华老师到我们家吃好了。”
“那行,就麻烦秀芳了。”
“没事没事,我让山仔他们上山去弄点野味来,晚上韩幺伯你们都一起。”
“好的。”
大家认识说好事情后,就各忙各的去了。
我在老校长的带领下,把学校的具体情况一一作了了解。先前还不觉得,等了解了之后,还真是吓了一跳。全校学校学生二十四人,从一年级到六年级不等,就由老校长和一个五十来岁的代课老师支撑着。
可以想象,一个年迈的老人和一个水平不高的代课教师,要同时教好各个年级,且又是全科,其教学水平可想而知了。倒是小学教舍完好,是几间砖砌平房。我的到来,总算解决了学校正常办学的燃眉之急。
随后在老支书的带领下,我把村子转了个遍,对这个藏在大山深处的村庄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
“村子里有能力的都搬出去了,年轻一点的也举家外出打工。剩下的,全是些老弱病残和没有出路的。大伙儿一年到头就围着土地转,勉强度日子。可怜的是孩子们,也没个盼头。”
我安慰老支书说:“老支书,慢慢的来吧。只要大家勤快,总会有办法的。”
“华老师,这几天我们村里的喜鹊一直叫个不停,希望你贵人有贵福,想个办法帮衬一下我们大家伙。”
“老支书,我才刚刚来,两眼一抹黑。等我了解情况后,我们再坐下来好好思考一下,我相信一切总会有办法的。”
“华老师,你们文化人有的是办法,门路又广,我相信你。”
村庄百十来户人家的规模,可谓是老少怡然自得。年老的有一百来岁,年少的有刚刚出生的婴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