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大,进步反而就慢了,因为太容易被指 责为不务正业。第三类人是始终政治化的人,而且被’化’得很成功、 很彻底,若再有背景、善于迎上,在官场上则往往如鱼得水……” 有关方面指示,查一查“某人”是什么人。一查原来是位退休的中 学校长,也有兵团知青的经历,本名陶平。 负责网络安全管理的领导主张删除或屏蔽此文,另一些人认为这纯 属小题大做。所幸意见尚未统一,陶平的文章已被另一则网络新闻取 代——某女明星的狗与某男明星的狗配对成功,今年有望诞生超级明星 狗狗了! 周秉义去世一个多月,周聪和妻子大吵了一个下午,周秉昆骑着自 行车前往儿子家调解。穿过一条小街时,有一个男人也骑着自行车相向 而来。秉昆一眼看清是德宝,他猛刹车闸正要叫住德宝,德宝头一低,从 他眼前一闪而过。周秉昆在原地愣了许久。 然而,周家的亲人们也有好事降临。 七月,周蓉的《我们这代儿女》几经周折,终于出版了。最初,几 家出版社先后退稿,因为她完全是一位毫无名气的新作者。万般无奈,她 只好交给了一家文化公司,请求帮助。对方读后大加赞赏,如获至宝,出 面说服了一家出版社。她还接受建议,将从三卷压缩成了上下两卷。 文化公司和出版社劲头儿很足,连续三个月在网上连载,收获点赞 无数。为了引起更多人关注,蔡晓光还托几位老友,专门组织了几篇差 评,一反一正,争议如潮。好事者翘首以待,读书人也想一窥究竟。小 说刚刚面市,网络、电视、报纸就纷纷选摘报道,一时成为当年热议的文 化现象。首印五万套一扫而光,出版社赶紧加印,才没有断货。 八月,周秉昆当爷爷了。 周聪升级当爸爸前,贷了一笔款,向周珥借了一笔钱,买下了一套 九十多平方米的精装修二手房。 郑娟抱着孙子欢喜得合不上嘴,她对前去祝贺的周蓉和蔡晓光说: “多漂亮的宝宝啊! 蔡晓光与周蓉走在回家路上时,却一脸阴云。 周蓉问:“你怎么了?” 晓光说:“替你们周家心情不好。” 周蓉又问:“为什么呢? ” 晓光说:“我讲真话你可别生气,你看那孩子,明明不漂亮嘛!” 周蓉说:“出生没几天,你能看出什么漂亮不漂亮? ” 晓光说:“当然看得出来!有的小孩,一出生就五官端正、眉清目秀 的。可秉昆那孙子,塌鼻梁,小眼睛,厚嘴唇,大嘴巴,没一处像你们周 家的人,哪儿哪儿都像他妈。将来肯定是个丑男,又不是生在有钱人家,那 就只能娶个丑老婆,再生个……” “你给我住嘴!”周蓉生气了。 晓光叹道:“真话确实令人讨厌啊!” 周蓉也不由得叹了口气。 九月下旬,郝冬梅给周蓉发了条短信,说自己将在“十一”当日结 婚,希望周蓉做伴娘。 实在太突然,周蓉不知该如何回复,赶紧征求晓光的意见。 晓光说:“再突然,那也得答应,咱俩一块儿参加。” 周蓉问:“那怎么对秉昆和郑娟说呢? ” 晓光说:“及时转告,先说也邀请他们了,再说咱俩愿代表他俩岀席。” 秉昆很快就回了姐姐的短信,表示他和郑娟都想让姐姐和姐夫代表 参加。 秉昆告诉郑娟时,她愣了愣,随即高兴地说:“我还经常替嫂子这么 想呢,好事呀,她改嫁了也照样是咱们的亲人嘛! 郝冬梅的第二任丈夫也是“红二代”,快七十岁了——她那些侨居 国外的朋友为他俩牵的线,搭的桥。他早已持有美国绿卡,起初是国内 国外两边跑着经商,后来跑累了,就由儿子接班来干。朋友对冬梅说,父 子俩的生意做得挺大,都是出国越久年岁越大越爱国的华侨。 婚礼在本市一座落成不久的五星级酒店举行,很洋派,由一位神父 主婚,管风琴奏乐,儿童唱诗班唱圣歌,气氛庄重温馨。嘉宾不多,也就 十来桌,还有几桌外国客人。来宾多是老新郎的亲朋好友,从世界各地 专程赶来。郝冬梅的亲朋好友只有两桌,包括周蓉和蔡晓光。 周蓉出色完成了伴娘使命,告别时她送给郝冬梅一套《我们这代儿 女》,说中有她的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