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又变得糟透了。韩伟的死不同于涂志强的死。他与韩伟关系一般,却 还是心生悲悯,而那悲悯还无法表达。方才已冻脚了,此时仿佛周身寒 彻,他急欲脱身。 他像一个听话的好孩子似的说:“小龚叔叔,我记住你的话了。” 小龚叔叔接着表扬了乔春燕和秉昆的母亲,说春燕将会是第一个为 光字片争光的女青年。 一名市级服务行业的标兵,不仅要有先进的工作表现,在街道也要 有良好的口碑。小龚叔叔希望秉昆向光字片已经参加工作的青年们打打 招呼,市里派人来光字片了解情况时,大家应该多为春燕说好话。这也 是为光字片争取荣誉。秉昆真诚地表示愿意完成任务。小龚叔叔说,秉 昆的母亲是一位有智慧的街道干部——某日一个小孩将家中的毛主席瓷 像碰落地上摔碎了,当妈的不知怎么办,于是把秉昆的母亲找了去。秉 昆的母亲沉着冷静,方寸不乱,把那件不好的事处理得妥妥帖帖。她先 与那家的妈和孩子共同请罪,之后裁了些红纸,将碎瓷片一一包起,亲 自送往十几户好居民家里,说那是“宝瓷片”,说不怎么好的居民家还不 给,有幸得到的人家要好好珍藏…… “你看,那么一件不好的事,如果处理不当,被小人当成把柄,上纲 上线,起码会搞得一条街鸡犬不宁。小人哪儿没有啊?哪儿都有,街道 也不例外。寻常看不见,偶尔露峥峠。一露峥條,好人就不得太平了。你 妈处理得多高明!秉昆你要向你妈学习,我也要虚心向你妈学习。咱们 警民要共同努力,团结一致,用聪明的方法,将光字片建成一条条社会 主义文明街道,你说对不对?” 听别人表扬自己的妈,秉昆很不好意思。母亲从没对他说过“宝瓷 片” 一事,如果小龚叔叔不说,他根本不会知道。他也认为母亲处理得 挺聪明,但还算不上智慧。依他看来,有小聪明的人真是越来越多,但 有智慧的人却似乎越来越少了。他最佩服的一个有智慧的人是小龚叔叔 的上级,派出所的老所长。“文革”刚一开始时,因为光字片的街名全与 “仁义礼智信”连着,包括小龚叔叔在内的一些民警主张都改了,老所长 坚决反对。老所长认为,住在当地的皆是文盲老百姓,不告诉他们“仁 义礼智信”的岀处,他们就根本不知道是孔子的话。要改就得先将“仁 义礼智信”批倒批臭,那是多不容易的事啊?革命者何必非做吃力不讨 好的事呢?革命也要看效果啊! 小龚叔叔们不以为然,在光字片召开了一次群众大会,征求大家的 意见。结果让小龚叔叔们惊诧不已,光字片的广大人民群众都坚信“仁 义礼智信”是伟大领袖的话,都说意思那么好的街名为什么要改呢? 谁想改我们就和谁斗到底。老所长听了小龚叔叔们的汇报之后说:“不 改,光字片广大人民群众对伟大领袖的热爱就多几分。一改,反而使他 们困惑了。一困惑,热爱打折扣了。改与不改,我不参与意见了,你们 掂量着办吧!”小龚叔叔们一掂量轻重,思想认识就都统一到老所长一 边,决定不改了。后来有几批中学红卫兵到派出所造反,强烈要求废除 体现封建思想的光字片街名,小龚叔叔们将老所长的话一说,他们也面 面相觑,不敢轻举妄动。秉昆的哥哥听说了,有次对郝冬梅、周蓉和蔡 晓光如此评论:“大隐隐于派岀所,好一位智者。光字片人家的信和电 报,不必担心被邮递员乱投了,他做了一件有益于人民的事。”哥哥下 乡前,还怀着敬意去向老所长告别。自从听了哥哥对老所长的评价,秉昆每次见到老所长都礼貌地打招呼。老所长退休了,他已有两年多没见 到过。 秉昆回到家里,见母亲在包饺子,他便洗了手,与母亲一起包。他 一边包一边问母亲,为什么从没对他说过“宝瓷片”的事?母亲被问得 怔住了,反问什么“宝瓷片”的事。他就把路遇小龚叔叔,对方表扬她 的话说了一遍。 母亲苦笑道:“那事儿呀,你不细说妈都想不起来了。什么智慧不智 慧的,妈哪儿懂,不过就是息事宁人呗!这么多事的年月,妈又是街道 干部,不学着息事宁人,对不起街坊四邻啊!” 秉昆又问母亲知不知道韩伟的事。 母亲又一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