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间奏 一个益州人在武昌 第二章 开始与远行(4 / 8)

风起陇西 马伯庸 11296 字 2023-08-12

阿社尔抓抓头皮,回答说:“目前他病情稳定,不过身体还比较虚弱,我们第五台的人正轮流看护着他。”

“呵呵,我已经离职,现在可没有第五台这个编制了。”

“不会不会,我们几个都一直以在第五台为荣哩。”阿社尔拍拍胸脯,“要是哪一天您回来靖安司,我们第五台全体人员一定尾生抱柱恭候大驾。”

旁边裴绪听了扑哧一乐,无可奈何地对阿社尔说道:“喂,你先搞清楚尾生抱柱的意思吧,不要乱用成语。”阿社尔赶紧哈哈大笑,说不清楚是解嘲还是掩饰自己的尴尬。荀诩对阿社尔说:“平时多读读中原典籍吧,我剩下的书你可以随便拿去看,有什么不懂的就问裴都尉。”

阿社尔悻悻地捏着两只大手的指关节,小声道:“我更愿意与高堂兄切磋搏击之术啊,他的五禽戏我还没学全呢。”

现场送别的感伤气氛因这个小插曲而变得淡薄了一些。

“好了,时间差不多该起程了。”荀诩看看天色,将身上的包裹搁到旅车上,“你们两位就送到这里吧,靖安司的工作千万不要松懈。”

“请从事放心。”两个人异口同声地答道。

荀诩冲他们抱了抱拳,转身登上旅车。前面车夫一声呵斥,鞭子在空中甩出一声脆响,两匹马八足发力,车轮发出咯拉咯拉的声音,整辆大车缓缓地驶出了南郑南门。与此同时,在南郑城的北边发出一阵喧嚣的欢呼声,汉军的第一波骑兵已经披红挂绿地开进了城中……

荀诩日夜兼程,从汉中南部翻过大巴山,取道嘉陵江南下剑阁,蜀中平原,在四月四日的时候抵达了成都,见到了已经阔别两年多的妻子与儿子。

他在成都陪自己的家人一起享了一段时间的天伦之乐,每天就是和儿子一起读读书,钓钓鱼;帮妻子修缮一下漏雨的屋顶,还用自己的俸禄给她买了一支铜簪与一套蜀锦裙。这一段时间可以算得上是荀诩担任靖安司的工作以来难得的空暇时光。有时候,他坐在家中的门槛上望着自己的儿子嬉戏,甚至慵懒地想就这么过一辈子也不是件坏事。

有一次,他儿子荀正举着一个风车跑到他面前,抓着他的袖子问道:

“爹爹,你去那么远的地方,到底是去做什么呀?”

荀诩先是愣了一下,然后无限慈爱地摸摸荀正的脑袋,回答说:“爹爹是为了汉室的复兴。”

“汉室复兴?那是什么?”小孩子似懂非懂。

“唔,就是大家生活变得比以前好了。”

“那,到那时候,爹爹你就能每天都陪我玩了吗?”

“是呀。”听到自己父亲肯定的回答以后,小孩子欢喜地跑出院子,蹦蹦跳跳地大叫:“娘,娘,我要汉室复兴!汉室复兴以后爹爹就能天天回家了!”荀诩望着他的背影,唇边露出一丝微妙的笑意。

五天的假期飞也似的过去,到了四月九日,荀诩不得不告别家人,踏上前往江东之路。

他首先从成都接受了新的官职,一共有两个,公开身份是抚吴敦睦使张观手下的主薄;另外一个不公开身份则是司闻曹江东分司的功曹。

蜀汉与吴两国同为抗御曹魏的盟友,都在对方首府设立了“敦睦使”这一常设职位,用以维持双方的日常外交联系。而敦睦使所在的办公机构敦睦馆则成为双方外交人员活动的基地。两国的政策变化以及外交文书都是通过敦睦馆来进行传输;当有高级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