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 人力资源!(2 / 3)

·”

孙仓下意识的嘀咕着。

杨村根据地在扩建山马道,除了宽度比不上,其实就是修建公路,而且还要挖掘防空洞,后者是部队工兵负责,他们都参与过,前者则是动员周边老百姓负责的。

这个他清楚。

没想到这里居然会实打实的给工钱,这是孙仓没有预料到的。

国难当头,鬼子就在外面虎视眈眈,不给工钱,老百姓也会来,但····有工钱,终归会好一些。

“是啊,这得感谢八路军啊··”

孙仓母亲笑着说道:

“在部队里好好当兵,好好打鬼子,好好做一个八路军战士,一定要遵守部队纪律。”

“咱们八路军,是咱们老百姓的队伍啊!”

这些话,是来自部队的宣传,其实果脯也有宣传军民一家,标语贴的到处都是,但有没有落到实处,老百姓眼睛雪亮的。

“是!”

孙仓下意识的对着自家母亲敬了一个军礼。

“对了,五妹呢?”

孙仓问道。

他这次回来,一个是看看母亲,还有一个是打算让五妹去读书。

五妹还小,是读书的年纪。

杨村根据地在开班学校,只要是满足条件的,都可以去学校学习,而在部队摸爬滚打这么多年,孙仓深刻体会到文化知识的重要性。

电讯兵的待遇,比他这个排长都好不少。

“五妹啊,去农业补习班学习了。”

母亲笑着回答。

“农业补习班?”

孙仓一愣。

“对。”母亲笑着说道:

“生产团那边有开办免费的农业学习班,我让五妹去那边学习了。”

“啊?!”

孙仓再次愣了好一会。

知识改变命运。

根据地一直在宣传这个观点。

其实哪怕不宣传,也浸透进每一个人认知。

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虽然他母亲并不认同这个说法,因为他外婆最后的日子里,是母亲一直陪着的。

但主动让五妹去学习文化知识,属实有点出乎孙仓预料了。

“文化知识可是好东西啊!”

母亲两眼放光。

···

“目前杨村至周边五十七个主要村镇的马道修建已经初步完成。”

杨村,独立团团部,李云龙刚进来,赵刚就迫不及待的向他说道。

“这么快!”

新迫击炮刚到手,李大团长筹划着利用新火炮给鬼子来一次狠的,但新迫击炮性能提升,操作难度同样有所提升。

射程越远,射击难度越高。

所以他第一时间组织大规模培训,从目前的三十多个营中抽调了五百名迫击炮手组织技能提升训练,并亲自监督。

好在如今独立团60迫击炮炮弹能报销,大批量炮弹喂下来,训练效果喜人。

“对。”

“都是硬质石子路,半吨马车能快速通过,现在从石头湾出发,前往前线阵地的运输车队,六个小时就能到。”

赵刚继续说道:

“马道周边的防空洞,遮蔽掩体也完工了,都是按照标准质量完成的。”

“好。”

李云龙叫好。

运输道路完工,补给线的通畅,他就可以彻底放开手脚了。

“工程进度怎么会这么快?”

最后,李云龙好奇的问了一句。

杨村周边通往五十七个主要村镇的山马道一共七百多公里,其中有三百多公里只需要扩宽平整,但还有四百公里需要从头开始。

晋东南的山区,开始碎石,修路并不容易,更别说根据地只有人力,纯粹靠锄头和锤子,最好的也就是兵工铲了。

而果脯那边,修滇缅公路都有一些机器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