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青浦班招生进行时(下)(2 / 4)

在搬迁前,先搞一波环境清理来达到锻炼学生的目的也不是不行……

至于张安平,则和各组代表开会,研究各组成员中能提供的支持。

这些支持,其实都是学生们向家长讨要来的招工名额,毕竟这些学生中不乏家世过人者。

如明台、朱怡贞两家,在上海都是赫赫有名的豪富之家。

也有像田丹家这般,略有家资,称得上是富豪之家的。

但不管是哪种家庭,都不可能全力支持——统计下来,学生们一共争取到了三百多个工作岗位,可以供这里的居民工作。

有人叹息:“有点少啊,这里起码有三千多户人家,这才十分之一啊!”

“这不就解决了十分之一的问题了吗?”张安平乐观道:“我手上有个工地,估计可以解决一百户家庭——嗯,两百户吧,这段时间要搞点基建,可以多招点。”

“现在都解决五百户人家的就业了,这就六分之一了!”

“可是还有最少两千五百多户人家呢!”

“别着急,我们已经完美的解决了第一步——我有个主意,你们可以向各自的学校申请下,多的不说,一所大学帮忙接纳十户人家、安排工作应该不难吧?”

一众学生眼前一亮,纷纷表示没问题。

这里的学生分成了11个组,但学生来源可不止11所大学。

除了四所国立大学外,除了因为南京民报变得臭名昭著的东亚同文书院外,其他22所私立高等学院的学生都有,平均每所大学帮忙解决10户人家的就业,那就是260户了!

“另外,你们今天回去的时候,可以派出代表就近向各工厂打听询问,看他们能不能收工人。”

张安平其实早有定计,不过他不打算全部解决,而是留至少一半让这些学生多些参与感。

学生代表们纷纷应是,表示没问题。

“另外呢,我觉得这些人既然是咱们组织安顿的,那就得负责到底,不能把人家从这里搬出去,结果又扔到火坑里面了。”

“所以我建议咱们可以成立一个组织,一来可以在日后照应到他们,二来,可以将这种行为长期、固定的持续,帮助更多的人,你们觉得呢?”

张安平“图穷匕见”,可惜这帮学生并没有明白张安平的潜在意思,反而对张安平的建议拍掌叫好——在他们看来,这无疑又是一个善举。

经过他们激烈的讨论,最终在张安平的建议下,这个组织命名为:

上海协作就业会。

这名字一听就是人畜无害,而且宗旨就是免费帮助无业者就业安顿。

消息传出去,参与的学生们欣喜若狂。

但“卧底们”却惊掉了下巴。

学生们意识不到里面的条条道道,但作为特工的他们怎么可能不明白呢?

一个只收大学生的协会,且必然还是一个极受大学生追捧的协会,这……

这特么分明就是上海特别组的耳目啊!

别以为情报工作有多么的高大上,什么在敌人的心脏中盗取文件、什么在敌人的心脏中完成致命一击、什么以反间、反反间计、反再反还反反间计、什么美人计……

咳咳,以上肯定是有,但九成九的情报,其实来源于不起眼的日常,一个成员是无数大学生、帮扶对象是无数工人的协会,这搜集情报的能力,简直逆天啊!

众“卧底”对张安平快要膜拜了。

他们以为上海特别组搞一个情报网是非常麻烦的事,但没想到居然被张安平这般轻描淡写的完成了。

关键是参与者还都是兴高采烈,零工资不说,估计让他们捐款资助都乐意……

这世界太疯狂了!

但张安平的目的就是这般吗?

不!

这才第几层啊!

真以为他白白挺尸了二十天?

……

棚户区强拆委员会的效率很高,在第二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