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章 城镇化率(2 / 3)

有矿,有地,有可压榨人口(黑人),加上公司化治理,避免了小农破产,即便某个地区粮食减产,也可以从其他区域通过调拨粮食平摊掉这点损失。

更何况东非本来就是一年粮食多收,普遍在二季以上,这个因素很重要。

就比如远东为什么宋代以后人口和产业加速向南方聚集一样,南方即便遭灾也可以及时补种,不至于像北方一样颗粒无收,冬季不遇到极端气候也不用担心冻死风险。

东非则更进一步,全域内气候差别不大,降水虽然也有季节性,但是足够多,而且没有远东极端,整体粮食产量不会有太大波动(刨除掉不断开荒因素)。

前世,远东把耕地质量分为15个等级,其中最优等的土地主要分布在南方,耕地质量等别总体最优的前三位是长江中下游区、华南区、江南区,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南方耕地热量更加充足,一年三收,中等地主要分布在黑龙江、吉林、辽宁、、四川、山西等地区,东三省黑土地虽然肥沃,粮食质量高,但是热量不足是一个大问题,只能说有得有失。

用农业专家的话说:“东北黑土,一攥就出油,但由于光、水条件,一年只能一熟,这是先天不足。不管用什么技术,一季水稻亩产就是一吨多,玉米也是一吨多。这只能是单产冠军、一季冠军,耕地质量等别是建立在周年产量上的,一年三熟的南方更具优势。”

如果按照这个前世远东标准,东非大部分耕地都属于中等偏上水准,大湖区则是优等,所以东非注定是个农业大国。

虽然,移民们为了干饭,起床的积极性被调动,但是向来重视秩序和卫生的移民署可要给他们加大点难度。

“把被褥都整理好了!东西不要乱堆乱放,一会有人来检查,要是有谁敢邋遢,别怪我没提醒你们,后果自负!”

“你们041寝室怎么搞的,地上灰尘这么多,赶快把这里搞干净,不然晚饭就别吃了。”

“这是谁的衣服,编号8856,这才新发几天!你闻闻这味,像话么?赶快去洗干净!”

……

卫生检查的热闹很快就引起了援助团成员的注意,只听到移民居住区一阵嘶吼声,还有移民们洗漱时的嘈杂声。

安德:“世严兄!东边这么吵!而且好像有人在训斥,鸟语(德语)和汉语都用上了,这东非不会是在虐待移民吧!”

李格:“厚度老弟,待我去问一问就知道了!”

于是李格向着东非移民署给他们安排的向导居住的房子走去。

“咚咚咚……”

“谁啊!起这么早?”

“……”李格有些懵,因为对方说的是德语。

一会,房门被打开,看到站在门外的李格,向导才想起来,这些人不会说德语。

向导:“李格先生!伱有什么事么?”

李格:“哦,是这样的,为什么东边居住区那边早上那么嘈杂?”

“你就问这个?实际上和你们没有太大关系,那些都是新来的移民,他们自然要接受一下东非的教育,不然很难适应东非的居住环境,如果没有其他事,你们就接着睡吧!不用管他们。”

李格:“这倒不至于,我们只是好奇,请问我们可以去那边看一看么?”

“啊!那边有什么好看的?都是两个眼睛,一个鼻子的人罢了,不过你们要真是好奇,可以去看看,不过要快点回来,别到时候忘了吃饭。”

李格:“没有问题,真是不好意思,打扰您了。”

“哪里哪里!我本来就是为你们提供咨询服务的,啊……”向导打了个哈欠道:“我先去洗漱了,你们有什么事就先自己拿主意吧!只要别出移民过渡点范围就行。”说罢,向导就转生回屋去翻找毛巾和牙刷了。

李格带着消息回来:“厚度老弟,走,我们去看看那边,什么情况!”

安德:“世严兄,这被允许么?”

李格:“没有问题,我已经问过了,只要不出移民过渡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