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食梦貘(1 / 3)

眼前是一座黑魆魆的砖木结构的塔,直耸入云。塔基是用黑色的大理石砌成,雕栏画栋精美绝伦。从两层塔基的石阶上去,可以看到一层的塔门在木梁石柱中隐隐若现。

我们三个人拾级而上,站在木门前往上看去,门楣上一块硕大的横匾,上书四个大字:“太虚灵境”,旁边两块木牌一副对联,上联是:“入得此门不知今天是昨日”,下联是;“缘来梦境可化枉死与笑活”。一副对联,把人类的梦境说的通通彻彻。

塔门紧闭,门上横七竖九,布列了一种从未见过的兽头,容貌狰狞,呲牙咧嘴的。刘美屯上手摸了摸那些兽头,问道:“这…这是食梦貘?”

在古代中国的神话中,食梦貘是一种具有强大魔力的怪兽,能够嚼铁如泥,但其主要的特性是可以吞噬人的噩梦,以梦为食。

在唐朝时期就流传着关于貘的传说:以貘的皮做被褥能够辟除瘟疫,摆放貘的画像能够祛邪。

患有头风的白居易也信以为然,请画工在屏风上绘制了貘的画像,每当睡觉时,就把它放在枕边。

白居易曾在《貘屏赞》一文中写到:

“貘者,象鼻犀目,牛尾虎足,生于南方山谷中。寝其皮辟瘟,图其形辟邪。予旧病头风,每寝息,常以小屏卫其首。适遇画工,偶令写之。按山海经,此兽食铁与铜,不食他物。因有所惑。”

《山海经》西山经中有载:祝俞山之南又一千六百里,有菟铎山,山有异兽,牛尾豹身,虎爪兔首,象鼻犀目,其声如铁击磐石,齿能嚼铁,喜食噩梦。其出,周三十里无梦。

我推开大门,门后是一面照壁,照壁上画这一幅彩色的壁画。壁画上一只神兽,牛尾豹身,虎爪兔首,象鼻犀目,正伏首于胸,酣然入睡。

正是专食噩梦的上古异兽食梦貘!

我们三人小心翼翼的转过照壁,似乎怕惊醒沉睡中的食梦貘。照壁后是一个大殿,光线不足,只能看个大概。

正中供这两个塑像,身上袍服,前后周边的布幔落满灰尘,破破烂烂。塑像是一男一女,形象古怪,不知是何来头。

两边偏殿却供着一些奇形怪状的神像,衣冠华丽,面容却不像人类。我和董崇明看了个稀里糊涂,刘美屯却仔仔细细的端详,最终念念有词。

半晌他说:“这里供的是傩公傩婆!”

我和董崇明从未听过这两个人,忙把目光转向他,董崇明问道:

“傩?什么傩?”

刘美屯说:“傩是一种上古存在的祭祀仪式,也就是巫术,后面发展成为一种宗教。”

傩在古书上的意思是祛除鬼神。傩巫利用傩舞来进行祭祀。这种仪式从商周时期就已经开始流行,号称中国古代文化的“活化石”。后面有演变流传,保留至今成为傩戏,傩戏是结合古代祭祀仪式基础上吸取民间舞蹈形式形成的产物,它是历史、民俗、民间宗教和原始戏剧的综合体。神秘,诡异,粗旷原始。傩戏在我国广阔区域都有流行,安徽、江西、湖北、湖南、四川、贵州、陕西、河北等地都有傩戏的身影,只是地域不同名字也不同。贵州德江的傩戏是最正宗的。

其实很多人不知道,傩戏在古代是用来穰梦驱鬼的仪式。上古时代对鬼神的图腾崇拜,是普通民众们希望远离苦难、追求幸福的重要标志。而古人对梦境的神秘无法理解,又常常在梦中可见逝去的人,便以为梦鬼相通,于是利用祭祀仪式,召梦驱鬼,傩舞里的形体动作,即是模仿鬼怪,又是模仿梦境,所以极为诡异幽暗,所配乐器,也多是丧葬仪式上的乐器,音乐也变阴森低哑。傩巫祭祀,不仅存于民间百姓,三皇五帝,风师雨师,日月星辰等等都要用到傩巫之术祭祀。国家举办的成为大傩,民间举行的称为乡傩。

祭祀时辅以肢体动作表达配上大鼓唢呐乐器,慢慢的随着时间的推移增加了许多的故事情节,就形成了后期的傩戏。所以说傩戏是中国戏曲中的活化石是非常对的,商周时期的东西现在能保留下来也是相当不易了。

傩戏发展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