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为所动。
糜旸两个字,有必要值得他如此慎重。
或许从常理上判断,糜旸很大可能不会在这时候抽调大军进入武都郡,但糜旸一向善用奇兵,谁也不能保证他到底会如何用兵。
既然糜旸的举动就像迷雾一般无法看清,那么谨慎一些是绝对没错的。
由于郭淮的大军大多是由陈仓出发,所以他的大军走的是由散关进入武都郡的路线。
郭淮在率领大军进入散关后,他便命姜维为先锋先行一步为大军探路。
武都郡内群山遍布,地势本就崎岖难行,再加上姜维谨慎行军的作风,所以姜维的大军连续走了几日,才堪堪走到距离下辨只有数十里的河池县。
当姜维领军到达河池县后,他便下令全军驻扎。
倒不是说他发现了什么险情,他是在等一支大军。
在姜维领军驻扎在河池县的第二日,从下辨的方向,就远远开拔来了一支大军。
那支大军人数当在数千左右,虽然人数不少,但他们的阵型杂乱无章,身上穿的也不是铠甲,而是一张张兽皮。
最主要的是,那支大军的士卒相貌与汉人有些不同,有些后世人混血的那种味道。
当这样的一支大军出现在河池县外后,只要是雍凉之地的人都能认得出来他们——这支大军是由羌氐异族组成的!
斥候很快就将这个情报汇报给了姜维。
武都郡内,羌氐异族杂居无常,有些部落心向大魏,有些部落心向大汉。
斥候无法判断出来的这一支异族大军,到底是属于哪一种,所以他在禀报这件事时,脸上是有着担忧之色。
可姜维在得知这个消息后,他却并没有慌张。
他从斥候的口中得知了这支大军的首领是谁,正是阴平郡内有名的一位氐王强端。
强端这人可能在天下籍籍无名,但在这凉益一带名声倒是不小。
而他做得最出名的一件事,便是当年下辨之战时,他临时反水马超,率军偷袭汉军。
致使汉军在下辨之战中溃不成军,吴兰、雷铜等大将皆死于那场大战中。
可以说,强端已经将汉军得罪死了。
也正因为这个缘故,故而强端自那以后,便成为了坚定的拥魏势力。
这些都是姜维出发之前,郭淮告诉他的。
郭淮还告诉姜维,他已经提前派人联系过强端,双方约定好在河池县汇合。
正是知道这一点,所以姜维才会领军在河池县外驻扎。
可是尽管知道强端现在是己方盟友,但姜维对强端可谓是一丝好感皆无。
原因很简单,姜维的生父当年便是死在羌氐之乱中。
这让姜维能对强端有好感就怪了。
不过姜维也知道,现在是以大局为重的时候。
所以在得知强端到来之后,姜维还是起身出去迎接强端的到来。
不久后魏军的营门打开,姜维带着十数名亲随驾马跃出营门,来到营外的空地上等待着强端的到来。
而不远处的强端在看到魏军大营中有人出来后,他也立即驾马朝着姜维所在而来。
只是在临走之前,他带上了比姜维多上一倍的亲随。
害人者,常常惧怕别人也会害他。
由于这时两者之间的距离不太远,所以强端很快就驾马来到了姜维身前。
强端驱使马匹在姜维身前三步停下,这是对双方来说都安全的距离。
等马匹停稳后,强端用别扭的汉语对姜维言道:“因阴平来此路途遥远,本王耽误了时日,还望上将军误怪。”
强端在说这句话时,还学着华夏士人对姜维拜了一拜。
姜维看着强端这番沐猴而冠的行为,心中忍不住发笑,但他表面上并没有表现出来。
他只是淡淡应了一声,而后便直接问强端道:“你此番带来了多少部众?”
面对姜维的询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