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二十八章 伯言挂帅 智分敌势(3 / 4)

糜汉 酱油拌历史 6072 字 2023-11-10

淮南其实是一个空泛的地域观念,而按照那种地域观念划分的话,庐江郡的一部分也属于淮南地带。

正因为如此,庐江郡在江东的地位,一直不下于江夏郡。

只要将庐江郡牢牢掌握在手中,不仅可以拱卫江东的长江防线,更可以让江东大军在长江以北有个进兵淮南的基地。

而之前在孙权的命令下,从江东各地调集来的兵力、粮草便都囤积在庐江郡的治所皖城中。

由于水运的便利,陆逊与诸位江东将领不过两日就来到了皖城中。

待到达皖城后,陆逊顾不上休息,便召开了军前的议会。

陆逊要商议的正是,此番攻打合肥的具体作战计划。

合肥对任何江东将领来说,都不会是一座陌生的城池。

因为早在今年之前,孙权就曾三次亲自统兵攻打合肥城。

除去建安二十四年那一次孙权心不在焉外,其他两次孙权可都是铆足了劲要拿下合肥威震天下的。

然后,过程不提也罢。

尽管三次攻打合肥,结果都是无功而返,但在三次的出兵下,江东诸将早已经对合肥城周围的地形熟悉之至。

而相应的攻取合肥的计划,却不下十数种。

按道理来说,陆逊无须特地再召开议会,他只要从那十数种计划中选择一种就好。

可很明显那由孙权主导构想的十数种计划,没有一种入得了陆逊的法眼。

这一点从陆逊选择从皖城出兵也可以看出。

当年孙权三次亲征合肥时,走的进兵路线永远都是一条——率军来到离建业城不远外的濡须坞,由这里借着濡须坞的水运便利,直入合肥城外的巢湖水域中。

这一条进军有着三大好处。

一个好处是可以借助水运的便利,大大减轻吴军的后勤压力。

另一个好处便是由于江东战船先进,这也可以大大加快吴军进军的速度,达到兵贵神速的效果。

最后一个好处嘛,便是在有着舟船的存在下,只要吴军不陷入重重包围中,那么吴军的后路一直是很安稳的。

从这三个好处来看,不能说当年孙权选择的进兵路线不对。

但在陆逊看来,这一条路线有着最要命的问题,这个问题便是哪怕这条路线再好,也不能一直选择这条路线呀!

曹魏在淮南的都督更换的颇为频繁,但无论哪任都督在任,他们都会下意识地加强这条路线的防备。

诚然占据舟船之利的吴军,哪怕在有魏军的阻拦下,最后也能安然到达合肥城外。

但要想攻打合肥城,靠舟船水军是不行的。

当吴军的步兵下船以后,原本就多骑兵,早有防备的魏军,肯定会用出各种办法袭扰吴军。

吴军在这种情况下,陷入了虽有后路却无法自保后路的境地。

这样一来,吴军又岂能不人心惶惶,又岂能取得大的战果呢?

正因为知道之前孙权选择的进兵路线,已然不符合当下的实际局势,故而陆逊很果断的将大军转移来皖城。

而哪怕陆逊为集思广益,让诸将畅所欲言,但在良久的讨论之下,一众江东宿将并未给陆逊提出什么好的建议。

见此陆逊最后只能说出了自己的看法。

“当今曹魏扬州牧是为曹休,吾观彼作战颇为勇烈,最擅长快攻的战法。

既如此,我军就势必不能露出半分破绽,为敌军所趁。

吾意我军当可分兵两路。

一路为韩公统率,是为疑兵,虚张声势西进去往寻阳。

另一路我军主力则由吾亲自统领,趁敌军不备之际奇袭舒县、临湖、襄安三县。

待这三县皆落入我军后,庐江全境便全在我军控制之下,到那时候我军当可立于不败之地!”

听到陆逊的想法后,诸将不禁面面相觑起来。

寻阳是庐江郡最西边的一个县,最重要的是,寻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