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而刘备问这个问题,一定是有深意的。
想到此,刘封再次斟酌着回答道:
“于军略上,臣不如他。”
就算刘封再骄傲,他也不敢说他的军略在糜旸之上。
不然恐怕都不用刘备嗤之以鼻,就算是一梁州乡间老夫听到这答案后,都会不自觉地想着冲来冲刘封啐上几口。
但性情倨傲的刘封,在说完这一句话后,还是在心中暗暗想道:
他只是军略上不如糜旸而已,糜旸也有不如他的地方,例如身份。
纵使糜旸再如何优秀,他只是刘备的外侄,至多再加上一个徒弟的身份。
但他刘封却是刘备的皇子,是将来能够封王的人。
糜旸与他的身份,又如何能比呢?
而刘备在听完刘封的回答后,不置可否。
他只是转而说道:“大将军还有一点你也要学习。
例如他的藏锋。”
见刘封不解,刘备继续点拨道:“你还记得当日议会上,为何大将军要在众臣面前,当众向朕举荐骠骑将军吗?”
当刘备提起这件事后,刘封的心中又浮现了怨气。
本来那一日若没有糜旸的横插一脚,那么他那日就可以顺利成为刘备的副将了。
但可恨!
刘封心中郁郁不平,导致他脸上的神色也不太晴朗。
刘备在看到刘封的神色后,他便继续言道:
“那一日你可能只以为大将军是在从中阻扰,但那一日大将军当众举荐骠骑将军后,却是有不少大臣认为大将军,在这件事上有失英明了。
这对大将军来说,无疑是一种不好的议论。
可你想过没有,以大将军的身份与聪慧,他完全可以选择将举荐骠骑将军的心思,私下禀告给朕。
为何要冒着承担有污名声的风险去做这件事呢?
乃是大将军知道,他当下立下的功勋太大了。
早在朕到来之前,梁州就早有流传功高恐将震主的传言。
当然大将军自是不会认为朕是会猜忌的人,但朕是否猜忌臣子,是朕的君德问题。
而臣子能否让君主不猜忌他,却是臣子的智慧问题。
朕当年常常跟你讲的,王翦与秦始皇的故事,你还记得吗?”
因为将刘封当做自己的亲生儿子看待,所以刘备的教导显得颇为直白。
从王翦与秦始皇的故事可知,一位立下泼天大功的臣子,该怎么让君王放心呢?
可以通过自污的方式。
而公然举荐声名狼藉的马超,在这个看重德的当世,自然也算一个污点,就是凭糜旸的功勋,完全可以掩盖它就是了。
但掩盖与从没有污点,是两码事。
汉室之前有一位在道德上无可指摘,直接被称为当世圣人的辅政大臣,那位大臣叫王莽
一位臣子最危险的是什么呢?
那便是既立下大功,道德上又完美无缺,这样的臣子哪位君王会放心?
至少在后世历史上刘备与诸葛亮这对君臣出现以前,还没有过这样的例子。
而在华夏数千年历史中,刘备与诸葛亮这对君臣的例子,也几乎可称为孤例。
至于现在这孤例在刘备与诸葛亮还未盖棺定论的情况下,甚至还没出现。
所以糜旸要特意在众臣面前公然举荐马超,除去他真心想为马超完成愿望外,还有着自污的念头。
刘备的教导不可谓不清楚,刘封又岂能听不懂呢?
而他也知道刘备之所以要称赞糜旸这一点,就是想让他学习糜旸这一点,要懂得藏锋。
可由于心中的怨气,刘封还是下意识地愤愤不平答道:
“大将军他至多算一外戚,而我是皇室子弟,我.”
在愤慨之下,刘封将他心中的想法给说了出来。
但很快刘封的话还未说完,他便迎来了刘备那凌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