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就在十余年前,在关中大地上有着一场非常著名的类似战例。
那场战例的主人公,就是当下坐在糜旸身前的马超。
而那场战例,就是导致马超一蹶不振的凉州之战。
那一场大战马超最后之所以会失败,主要原因不在于夏侯渊的能力比他强,而是在于马超彻底失去了关西世家的支持。
在那一场大战中,马超几乎被关西世家玩弄于股掌之中。
这也是方才马超在听到孟达的话后,反应会比别人都大的原因。
有着切身之痛的他,可是十分清楚要是整片地域的世家都抱团在一起对抗,哪怕那人手握精兵数万,最后也难逃败亡的结局。
而当下为了帮助糜旸,马超也不介意亲自揭开往日的疮疤,将世家能玩的手段,都一五一十地告诉给了糜旸及在座的诸将。
随着马超诉说的不断深入,在座的诸将听得一愣一愣的。
世家原来这么会玩的吗?
由于当世尚未有相应的史书出现,所以在座的赵云、孟达、姜维等人虽说都听过一些当年马超败亡的经过,但太详细的过程是不知道的。
而糜旸虽是看过后世史书的相关记载,可很明显由于视角问题,陈寿并未将很多事都如实的记录下来。
在得知越来越多的事实真相后,糜旸心中就越发“佩服”世家那些不会体现在史书上的手段。
只能说一句,要是真搞起事来,世家真的是专业的。
在马超的叙说之下,糜旸及诸将很快就草拟出一个具体的战术。
等将战术都写进一封信后,糜旸起身将这封信交到孟达的手中。
“还望卿再返回洛阳,将这封信交至杨公的手中。”
面对糜旸的交待,孟达乐意之至。
可就在孟达起身接过信笺后,糜旸却一把抓住孟达的手,对着孟达言道:
“子度劳苦功高,就让我亲自送你出营吧。”
糜旸的这句话看似是对孟达说的,实际上是对帐内的其他人说的。
而帐内的其他人在听完糜旸的话后,只觉得糜旸有礼贤下士之风,并未多想。
倒是孟达心中泛起了涟漪,只是他不敢将心中的异常表现在脸上,只能任由着糜旸礼送他出去。
在带着孟达走出帐外来到一处僻静的地方后,糜旸陡然停住了脚步。
糜旸的止步让孟达知道正戏来了。
果不其然,不久后糜旸清冷的声音就传入了孟达的耳中:
“告诉杨公,他的请求孤应允了。”
“孤师承扶风法氏,论根源传承的话,孤也算关西士子的一员。既是同根同源,当不会有背信之事。
至于孤方才所言联姻一事,亦可当做孤的诚意之一。”
糜旸清冷的态度,让孟达感觉到糜旸当下的心情,不像他在帐内表现的那么好。
但总归他得到了糜旸明确答复。
“大将军请放心,有大将军亲笔回信,加扶风法氏与扶风孟氏两门的名望作保,杨公会相信大将军的诚意的。”
“嗯,你去吧。”
糜旸的话让孟达不再迟疑,对着糜旸郑重一拜后,孟达便起身上马朝着洛阳的方向赶去。
看着孟达的身影渐渐消失在视线中,糜旸并未马上回去。
他在仔细琢磨着杨彪的请求会给大汉带来怎样的影响。
杨彪会提出“迁都长安”的请求,这对糜旸来说并不奇怪。
反而若是杨彪不提出这样的请求,糜旸恐怕还得担心下杨彪是否是真心愿意襄助他的。
而糜旸本人对迁都长安一事,心中是不抵触的,这本来也是他心中的想法。
至于杨彪为何不直接将这请求送达刘备手中,原因倒也简单。
杨彪要的不是长安成为大汉在收复关中后的国都,杨彪要的是长安一直是大汉的国都。
要想完成心中真正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