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六章:亦如爱因斯坦,或牛顿(3 / 4)

负荷运载大概在二点五吨左右”

徐川听着杜英叡的介绍,目光落在了正在施工的厂房中。

二点五吨的产量在普通的材料行业可以说是低的不能再低了,不过放到高温超导材料领域的话,这个数值已经算不错的了。

就比如樱花国那边已经小部分工业化的BI系列高温超导材料,年产值也不多一千五百吨左右而已。

二点五吨的日产值,年产量也能达到九百多吨,虽然数量不多,但是满足CERN那边的订单需求以及栖霞可控核聚变工程的需求是绰绰有余的。

至于普朗克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那边,既然他们要求技术交换技术,那他也不可能再免费提供高温超导材料了。

“那条小型的单生产线呢?现在能产出了吗?带我们去看看。”参观了一下主生产线的改造后,徐川朝着抬头问道。

闻言,杜英叡连忙点头道:“当然,它现在就在进行生产了,请跟我来。”

跟随着杜英叡,一行人朝着小型试点生产线走去。

在另一间稍微小一点的厂房中,摆放着一台体积庞大的生产设备。

从外观上来看,这台设备的模样和常规设备的有些不同,它有点像海星,中间是核心区域,而四周的流水线则像是海星腿,横卧在海底。

而从这台设备的各个零部件来说,它很明显是通过拆解不同的设备拼凑出来的。

没人介绍的话,恐怕不会有人联想到这台看起来奇葩的设备就是可以工业化生产超导材料的设备。

当然,设备看起来丑陋奇葩什么并不重要。

这只是一台试点设备,它能够实现高温铜碳银复合超导材料生产就足够了。

在材料领域,外观永远比不上实用。

对于徐川和普朗克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的工程师团队来说,也没人在意它的外形,只看它能否生产制造高温铜碳银复合超导材料。

在杜英叡刷过权限后,一行人更换上防护服,带上口罩护目镜进入了厂房。

生产高温铜碳银复合超导材料的车间,是标准十级无菌车间。

这种级别的车间,用于生产制造大部分的医药、精密半导体、生物无菌等材料都足够了。

尽管理论上来说生产铜碳银超导材料不需要这么高级别的车间,千级左右就足够了。

毕竟这种材料并不是什么接触空气就会被污染的易损品,但西部超导集团在搭建试流水线时,依旧按照顶级的无菌车间标准来进行的。

在得到允许后,几名普朗克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的工程师和材料研究员四散开了,围绕着这台外形古怪的设备打量着。

带着怀疑和轻视的目光,也带着一丝好奇,布鲁斯·瓦尔克仔细的打量着眼前的设备。

老实说,单凭想象力而言,即便是他是一名专业的材料研究员,曾多次深入过各种材料生产的厂房,见识过无数的材料生产设备,也无法想象眼前这这台设备是怎样做到纳米级的超精细材料加工的。

毕竟高温铜碳银复合超导材料的结构,是纳米级的。

尽管纳米级别不高,但是到了纳米级,就意味着技术的突破已经到了目前世界顶级层面,要做到这种精细级别的加工,对设备的要求还是相当高的。

而眼前这个,他越看越古怪。

然而正在不断生产制造高温铜碳银复合超导材料的设备,却毫不犹豫的击碎了他心底的那一丝怀疑和轻视。

至少,从眼前来看,它的确是能生产制造高温超导材料的。

倒是一旁的克莱尔·布莱恩,观摩了一下设备的运行后,他站到了徐川身边,询问道:“这些是生产高温铜碳银复合超导材料的全部吗?”

徐川笑着摇摇头,道:“并不是,一些基础材料的加工与合成是在其他地方的。不过这台设备是核心,它能将加工好的基础材料合成成超导材料,并且塑造成你需要的形状,比如线形、板块、圆形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