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八章:仅仅只是试着研究一下而已(2 / 3)

不愧是徐院士,在线代上也有这么深刻的理解,我从没想过面板聚类和H-矩阵居然还能用于计算矩阵向量。”

“从这方面出发,可以大大提高求解相应代数方程组的效率,一堂普通的大学课堂上,居然还能听到如何优化求解线性代数方程组的方法这种东西。”

对于周海的感慨,陈正平有些不明所以,他并不是数学专业的学者,并不是很了解这方面的东西。

倒是一旁早已经从数院院长升成南大副校长的荣志专,赞同的点了点头,道:“大规模线性方程组求解的主要困难在于其工作量,如何减少其工作量可是计算数学里面最大难题之一。”

“这套方法,也不知道是他临时想出来的,还是早已经完成了构思的。如果是临时想出来的,那也太恐怖了。”

顿了顿,他接着道:“不过对于这些学生来说,这条路恐怕就不是那么适合了。除了部分高年级的学生,其他的本科生恐怕很难理解这种方法,他讲的有些深了。”

周海笑着摇了摇头,道:“如果是突兀的直接讲这个,的确有些。”

“但他是从浅逐渐入深的,如果有认真听讲的话,哪怕听不懂,这也能给他们带来一颗种子。”

“至于未来这颗种子是否会生根发芽,那就不知道了。”

“不过。”

“如果他能够以这种方式长期持续教学下去,我可以肯定的是,南大数学系的辉煌,早晚都能看到。”

荣志专笑着道:“难道现在南大数学系不够辉煌吗?菲尔兹奖得主!两大千禧年难题!其他学院可没有这份荣誉!”

一堂课,九十分钟。

这一次,徐川并没有怎么翻课本,或者说一本教材这堂课他讲的内容仅仅只有五分之一左右。

不过课堂上他临时修改的授课方式,明显给不少听课的学生带来了启发。

尽管这些学生很大部分都不一定能在课堂上当场就吸收掉所有知识,但正如周海教授所说的一样,这堂课在他们心中种下了有一颗关于‘线性代数’领域的种子。

剩下的,就是需要这些学生自己慢慢的吸取知识,浇水施肥,让这么种子生根发芽,慢慢的长大了。

坐在教室的前排,一名提前了近两个小时就过来占座的大三学生,看着已经记满了好些页的笔记本,脸上带着若有所思的表情,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而在他身边,另一名头发已经有些地中海趋势的研究生有些感慨:“不愧是徐院士,讲课的水平比我们学院的教授好太多了,不,应该说两者根本就没法对比。”

听到这声感叹,坐在身边的大三学生回过神来,尽管他不认识身边的这位仁兄,却还是自豪的回道:“那是自然,徐院士可是菲尔兹奖得主!”

微微顿了顿,他像是回答,又像是自言自语道:“不过我总觉得今天徐院士的授课方式和以前对比起来好像变了。”

闻言,身边的研究生好奇的问道:“徐院士以前上课是怎么样的?”

想了想,大三学生回道:“一堂课能讲上半本教材吧,翻个大几十页上百页,横跨好几大不同的知识点。”

“一堂课半本教材?好家伙,这么夸张的吗?今天翻了快三十页,我都感觉很多了。”听到这话,研究生有点懵逼。

“怎么,你没听过?看你的样子,应该是研究生大佬吧?不应该啊。”大三学生笑着问道。

M型脱发的研究生摇了摇头,道:“我不是南大的,是听到消息后从河海大学坐地铁过来的。”

听到这个,大三学生波澜不惊的点了点头,丝毫没有意外。

坐两站地铁而已,就能听这位大佬一堂授课,值得雅痞好吗?

看了眼挂在墙上的钟表,徐川将手中的粉笔丢进粉笔盒,扫了一眼阶梯教室中的学生,开口道:“今天的课就到这里了。”

“现在距离下课还有十来分钟的时间,如果哪里有没听懂的地方可以现在进行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