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吃得快吐了,你不是说了要带我过年的吗?怎么还要我来寻你?”
秋瑜被掐得说话也含糊不清:“忙着下乡要备的东西,实在挤不出时间。”
吕瑛:“你也要下乡?”
“也?”秋瑜和吕瑛对视着。
吕瑛扬起小下巴:“我已经下完了。”
秋瑜为他整理鬓发:“那可真不错。”
说着,他带吕瑛去拜会秋知府。
秋知府正忙着和清客吟诗作赋,知道秋瑜连背四书五经都不够利索,只不耐烦的挥挥手,让儿子滚蛋。
对待这个不愿走科举路,学武还被赶下山的孩子,秋知府疼肯定是疼的,但也不乐意让他在这美好的日子出来丢人。
吕瑛看出来什么,被秋瑜拉着走时,淡淡道:“今日书房内的人都缺了点灵气,无人可有传世之作,不听他们唠叨也没什么。”
&
nbsp;秋瑜:“噗,倒也不必苛刻,其实在滨州城内,他们已经是最顶尖的那批读书人了……”
和秦湛瑛这个书画ssr比,他家老头和滨州的文人们肯定灵气不够啦!
接着秋瑜又说:“我的确不想听他们说话,比起那个,我更想去看看乡下的老人们有没有冻着饿着,快过年了,我想帮他们把这个年过好一点。”
既然吕瑛来了,下乡送礼自然是要一起的,秋瑜的客家话说得还不够流畅,与南方的阿叔阿婆交流时还得指望小伙伴。
吕瑛一口答应帮忙,又说:“这些话学起来不难,你怎么还没学会?”
秋瑜自信满满:“再给我一个月,肯定都会了,我还要把英吉利语、东瀛语的口音转过来,这么多语言的进度要推进,所以慢了点。”
吕瑛睁大眼睛,若秋瑜可以只用一个月就学会客家话、闽语、粤语,还把自己的洋番语的口音也扭过来,那他的语言天赋就很厉害了。
秋瑜带他走入厨房:“要论书画科举,我不如人,我认,可若要说语言天赋,无人可比我。”
因着帮吕晓璇收留了一部分难民,秋瑜手头活钱不多,可以送出去的物资也就相对有限,只有一千斤杂粮馒头。
厨房里垒满了蒸笼,蒸汽携带着粮食的香气进入鼻间,秋瑜亲自端起蒸笼,拿夹子夹馒头,装袋上车,驾车下乡。
吕瑛抿嘴一笑,又让人从布庄中调一批估衣来,这些二手衣物看着不体面,却足有几百件,且在广府这样的南面,也够御寒。
“那些真正穷苦的人,家里大多没有能守屋的壮丁,便是给他们好衣服穿,也容易被抢走。”
秋瑜好奇:“这是你下乡得来的经验?”
吕瑛颔首:“不错,若不下乡,我也不会知道这些事,可见下乡好处多,我以后要多去田间走走才是。”
秋瑜竖起大拇指:“很好,很有精神!”
考虑到瑛子以后要从事的职业,他能现在就点亮田间考察这个技能对老百姓来说也是件好事了。
这大约是吕瑛有生以来过得最开心的新年了,虽然小人家统共也没渡过几个新年。
秋瑜带着家仆,驾了好几辆马车到乡下发放馒头和估衣,吕瑛骑着驴跟在边上,见秋瑜用扁担挑馒头去敲阿叔阿婆的屋子。
送完了馒头和衣物,他们又携手把滨州周边逛了一圈,待吕家长辈耐不住,要来找他们的时候,就从秋知府口中得知,秋瑜已经和吕瑛,两人一起去了附近香火最旺盛的妈祖庙啦。
他们要抢!头!香!
靠海的人们信仰妈祖,每个海边长大的孩子都有妈祖娘娘保护。
秋瑜本只是想带着吕瑛享受一把新年的热闹,却不料瑛瑛小朋友超有精神的,小孩零点准时爬起来,换上喜气的红色衣服,拉着秋瑜,硬是也给他套了一身红。
秋瑜捂着
脸,摇摇欲坠,随时都要躺回床上。
“瑛瑛,怎么起这么早?天还没亮呢!”
“等天亮了,你还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