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润有以下几部分构成:
1、进店费:任何一个品牌想进入卡夫乐,必须按照其品牌知名度引进产品多少,给卡夫乐缴纳一定的进店费用。也就是所谓的门槛,想来这卖东西,没问题,拿钱过来。
2、堆头费:所谓的堆头就是一个产品做促销的时候,放在过道里的一堆一堆的货物,可以很好的吸引眼球。想利用这样的机会销售你的商品,拿钱过来。
3、促销费:一个超市人气旺不旺除了有良好的地理位置以及辐射更大的居民区为保障,价格绝对是最重要的。老百姓在东西一样的情况下,大都喜欢购买便宜的商品。所以,卡夫乐要求每一个进入的品牌都定期做商品促销,甚至有些例如一元钱的大米,两元钱的鸡蛋这样的商品,都是在牺牲供货商利益的前提上让利给老百姓的,也就是拿着别人的赔钱商品为自己贴金。
4、节日费:每到逢年过节,超市总会针对节日举办一些活动,发一些宣传单,那么这里的成本由谁来埋单呢?很显然,羊毛出在羊身上,供货商又要为了参与到诸如“店庆”、“火锅节”、“情人节”之类的活动中被索要费用。
5、差价:这才是最后的普通含义的利润,低价购买的商品加钱(至少15%),销售给老百姓。
正是因为以上原因,卡夫乐也带动了中国商业盈利模式的转变,向供应商收取各种费用,成了大部分商场超市的主要利润来源之一。供应商需要支付的苛捐杂税名目繁多,多达30多种,造成很多对超市供货的供应商不堪重负。我在一份报纸上看到,上海一家往卡夫乐超市供应炒货(瓜子、栗子等)的厂家对记者说,他们给卡夫乐送了半年多货,到结款时,发现扣除各类卡夫乐要求的费用后,还反过来欠卡夫乐超市钱,这个世道真是颠倒了。于是,阿明瓜子等炒货企业联合起来抵制卡夫乐超市,再后来心相印、清风等生活用纸厂商联合起来抵制卡夫乐,但后来都有始无终,被卡夫乐各个击破。中国的现实国情就是这样,大卖场是居民主要的消费场所,你不供货,其他人会供货。无怪乎,企业界内有一句让人无奈的话“不做大卖场等死,做大卖场找死”。
我来到了卡夫乐办公区,与卡夫乐的采购张艾嘉已经约好了今天下午来访,此前和张一直电话沟通,还没见过面呢,张艾嘉电话中声音含糖量很高,但绵里藏针,是个不容易对付的主。
卡夫乐的前台的小妹倒是很靓,前台是公司的门面,应该把最美好的展现出来。哪像富豪纺织公司,让一个大嫂级的人坐在前台,看了让人一点精神提不起来。我曾经暗想,我要是老板的话,一定选一个精品美女坐前台,看了让人精神爽,干活也有劲。
卡夫乐的谈判区倒是不大,大约七八个小隔间,每个隔间放着一个小圆桌,4张椅子。
去通报的前台小妹一会走了出来,对我说:“不好意思,今天下午13课的人出去调查市场价格了,不见客户。” 卡夫乐13课负责针织和纺织产品,我们中国人称“科”,外企称“课”,不知什么原因,也不知到底有什么区别。
“小姐,我是约好了的。”我有些不解。
“这是领导临时安排的任务,没办法,你明天再来吧。”
我无奈的叹了一口气,供应商就是这么没地位,你大老远的跑来,人家一句话就把你打发了。你不服又不解,又有什么办法。老子要在上海住一晚了,这是有生以来在上海过的第一夜,也算有纪念意义。不过公司的住宿标准只有150元,在上海这样的大都市找旅馆需要颇费周折了,下午边调查市场边找旅馆了。
一下午,我漫无目的调查了一家卡夫乐超市和一家世纪联华超市,上海的内衣市场竞争十分激烈,本地有两大内衣企业,三枪内衣和宜而爽内衣,还有江苏的AB内衣,占据很大的超市货架。我发现富豪内衣被摆在货架的最下层,有的货架已经缺货了,但没人及时补货,记得上个导购员辞职后,郭全一直不让再找导购员。我看了现状心凉了半截,产品这样就处于自然销售状态,又没人维护管理,能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