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不一样了(1 / 3)

第一卷:大风起兮

老人的眼睛看向了刘健寅一眼,那不是正眼看的,而是用侧眼,轻轻一描,淡淡一扫。

刹那之间,刘健寅感觉到那里面精光的一闪。

刘健寅看过很多的武侠小说,他当然知道,那很多都很假牙。

刘健寅至少知道,内功是没有的。

他看过一些气功方面的书。

刘健寅知道那只是一种呼吸调节,利用呼吸让人体长时间的处在一个好的地方。

这样积累下来,武者的体力精力会远远高过普通的人。暴发力强,气息也是悠久。

可那并不是说力量就会有多牛B。人还是人,一枪就会打死,一刀扎实了也是会死。

金钟罩,铁布衫,只是挡钝器。

比如说江湖上表演的铁枪刺喉。这并不是说喉咙真就硬,你一枪……扎下去,不死都是个怪。他们用的枪头,一来不是死锐的那种锋利,二来是直接贴在喉咙上的。

这和睡在钉板上玩胸口碎大石一样,是障眼法。

看上去雷人,其实都是假的。

但是……但是……就是这个但是!练过武的,武功到了一定程度的,那身体就是比一般人强,眼光看人更锐利,精神更饱满,人也会更加的融于自然。不过这是内家。

外家的就不同,外家的高手,一看就可以看出来,那股子从身上散发出的彪悍。

刘健寅一下子就觉得……这个老人,会内家路数。

武学这种东西是很难的,不是说你练一套拳就了不起。拳有两分,外家和内家。

内家对身体有很大的养护。而外家不同。

在《龙蛇演义》里列举了的霍元甲的例子,这里也就不多加赘言了。

刘健寅既然知道这武功的好处,他就忍不住了。上前一步,刘健寅对那个老人……

老人一个拳步,停了下来,然后对刘健寅道:“怎么?”刘健寅道:“我……我……我想和您学拳!”老人发出了一个淡淡的笑,道:“你真想学?”

刘健寅点头,老人道:“我不收徒弟,你要是想学,自己可以在旁边看着练。我不怕你偷学!”刘健寅心里明白,这是老人在考验自己。光是这样看着,肯定学不到真髓。

当然,也不能说学一点也学不到,可是能学多少,就看你的本事了。

这样的真正目的,是要看刘健寅的心性。

不是练武的是无法想象练武要花费的代价,不说那些补品,很多的武人练武都是没钱的,哪有补品,关键在于那刻苦,这种苦功才是最艰难的。

刘健寅点点头,他不多说,对老人道:“那好,我就学……”他走到一边,看了一棵树,然后学着那个谢顶男人打起树来。

只是他自然不可以如那个谢顶男人一样把拳打得如飞似舞。两条手臂抡起来如同风车一样。刘健寅要从起步出发,他只打右手臂的外侧,然后再打左手臂的外侧。

老人不发话,只是自己趟步打拳,还是那样,一步,一拳。刘健寅一边麻木的打着树桩,一边感觉老人的走步出拳。刘健寅发现,老人一步,是平平的伸出,如同滑行一样,但在落地的时候,却能让地微微一动,这可以证明老人在一步之下发出的寸劲。

然后,他的身体同步频率一样的出拳。

拳不是打直线,而是半拳,手臂也不打直,但刘健寅发现……老人打出一拳的时候,另一手回护的,是丹田,也就是小腹那一块。

这里,是真正发筋的地方。

就是利用这里的提气用力,调动身体的节奏和力量,才会有那样虽然小短不直,但却感觉力道十足的一拳!

武学的奥妙就在此,一拳打过去,太直了,真正的伤人意义不大。因为劲力都发挥光了。

可是这样半握着手打出的半拳,一旦打在人的身上,那力量会顺着往你的身体里扎。

打人一拳,立时内伤。这正是内家拳的特点,你看着不出奇,可自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