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蹄声声,山间小道上,莫老五骑着“雪花豹”在前面狂奔,帝辛催动“火狐狸”紧随其后。秋风扫面,两旁林影一闪而逝。越山丘跨平川,来到一个山崖前,莫老五勒住坐骑。月辉普洒,旷宇如霜雪弥漫,落叶纷飞,大地似白银覆盖。群山起伏如银蛇起舞,泉水丁冬似琴瑟和合。悬崖烟云缥渺,深不见底。莫老五跳下马,迈步上崖,双手抱拳,道:“义父,五儿已请到陛下。”
崖上并无人影,帝辛正自纳罕,这时传来一个声音:“果真是陛下来了?”言下甚是惊喜。借着月光,帝辛这才发现崖上坐着一位老者,生得矮小精瘦,看上去很有一把年岁,坐于当地并不起眼。帝辛道:“正是寡人,你可是飞廉将军?”
飞廉道:“正是老奴,只是老奴双腿已残,不能全礼,请陛下屈尊近前。”
帝辛翻身下马,丢开“火狐狸”,将定商刀插于地上,迈步向前。只见飞廉坐在一个蒲扇上,下肢残缺。二十年前飞廉就已威震天下,曾与帝辛杀得天昏地暗。眼前的飞廉,少了当年的霸气,多了白发和沧桑。帝辛问道:“你怎会双腿已无?”飞廉没正面作答,双手礼让,道:“陛下请坐。”
帝辛、莫老五在飞廉对面席地坐了。
出乎帝辛的意料,飞廉并没有哭诉当年冤情,而是十分平静,面呈微笑,飞廉道:“陛下,老奴想说说我祖祝融的故事,陛下可愿听?”帝辛道:“请讲。”飞廉深深吸了一口气,说道:“我祖祝融乃大英雄共工之后,世居江淮。共工大战神农,怒触不周山,使山梁崩塌,倒海翻江。在炎黄二帝统一天下时,炎帝兵马直出江淮,害死了祝融父母。为报深仇大恨,祝融只身潜入炎帝兵寨,就在兵寨之中,巧遇黄帝的小女魃女。魃女刺探军情身份暴露,危在旦夕,被祝融救去。二人一见钟情,爱得日月无辉……”
这些故事世人多有所闻,但飞廉说得绘声绘色,让人不得不凝神静听,耳听飞廉又道:“就在炎黄即将与蚩尤决战时,谁知魃女将仙丹丢失。那仙丹是黄帝历尽千辛万苦在黄山炼制而成,据说食之可长生不老。魃女自觉愧对黄帝,决定再炼仙丹。于是,魃女、祝融在冀州系昆山支炉炼丹。七七四十九日丹将炼成,不料丹炉突然爆炸,山谷一片火海……”
帝辛、莫老五谁也没插话,飞廉继续说道:“祝融闯进火海之中,只见魃女躺在一块巨石上,满脸血污,早已不省人事。祝融歇斯底里呼喊半天,魃女才苏醒过来,只是原本俊俏的面庞被烧得眉发皆无,布满伤痕。后来,经魃女、祝融二人细细探究,终于发明了火药。”
帝辛道:“火药是一种厉害器物,古有此说,只是谁也没见过。”
飞廉道:“不错。据说火药威力巨大,爆炸时山摇地动,电闪雷鸣,顷刻之间能将万物化为灰烬。魃女、祝融正是用火药打败了蚩尤,助炎黄统一了天下。后来黄帝得知真相,因担心火药配制之法流传而贻害子孙,便喝令魃女终身隐居山林。魃女是一位刚烈女子,助炎黄大帝统一天下心愿已了,且容貌遭毁,便没打算活于世上,撞树身亡,魂归天界。祝融自从得见魃女,便暗下决心,同生共死,永不分离。祝融怀抱魃女尸身,毅然跳崖,应誓而去。火药配制之法,也随之湮灭。”
帝辛叹道:“此情此义,千古绝有!”
飞廉指指身边悬崖,道:“这便是祝融归天之处。”帝辛“啊”了一声,道:“这是祝融跳崖之处?”飞廉道:“正是。生的轰轰烈烈,死的惊天动地,祝融、魃女都是顶天立地的英雄,被后人尊为大神。”帝辛、飞廉和莫老五,都沉忆于故事之中,被祝融、魃女之英雄气概所震撼,敬意升腾。关于祝融和魃女的故事,详细记述在拙作《炎黄大帝》中,读者若有兴趣,不妨参阅。
帝辛道:“据说当时祝融、魃女并未留下后人,但世人都说祝融国民是祝融后裔,想必是因祝融国受大禹王所封,才无人怀疑。”飞廉道:“其实祝融并没有死,且祝融、魃女留有后人。”帝辛朝崖下望去一眼,顿时头晕目眩,道:“跳落悬崖只有粉身碎骨,决无生还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