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给母后送梳子,做椅子赚点零用,自己可谓是惨不忍睹了。
都说贞观好,可吃的没滋味,喝的没度数,丫鬟又保守,一切百废待兴的,有啥好的,都被那帮写历史穿越的给骗了啊。
“殿下,外面的雪停了呢,好美。”
丫鬟春晓笑嘻嘻的敲门进来,李承乾抬头看下院外。
这是穿越一来第一次看到长安下雪。
兰若寺的红墙在白雪点缀下,美若惊鸿。
激动之下,李承乾穿好靴子,就跑了出去,踩起雪来。
“殿下,殿下您慢点,别摔了。”
春晓追在李承乾的后面不断的叫着,却无力阻止他继续折腾。
玩了一会儿,李承乾回到屋里,不断的摩擦自己的小手,
“话说回来,天气要转凉了,要早做准备,春晓,把铁匠叫来吧。”
说着李承乾开始写写画画起来。
“殿下画的这是什么啊?”春晓不由好奇的问道。
“这叫炉子,煤炉子,等铁匠制好了你就知道了。”
将冻的有些发僵的手放在边上的炭火上烤着,李承乾扭头对春晓说道。
“如果炉子今天做不出来,只怕本王就得染上风寒。”
一语成谶。
李承乾还真感冒了,包着一圈的皮裘冷的瑟瑟发抖,想找棉被,发现棉花这东西在大唐只是观赏性植物,棉被还只存在于他的理想当中。
大唐皇朝没有棉衣棉裤,百姓在冬天主要御寒的衣服是绵衣。
而绵衣与现在棉衣是不一样的,绵指的是蚕丝结成的片或者团,把这东西塞到衣服的夹层里面就成了绵衣。
这种东西怎么说呢,要说能御寒那是肯定有这功能,但你要说这东西能保暖,好像就有点扯蛋了。
李承乾现在很后悔,一边暗骂自己乌鸦嘴,一边抱着一大碗太医开的药,艰难的往下咽,不是因为太苦,而是实在喝不下去。
从早上到中午,饭都没吃一口,药已经灌下去6碗,肚子喝的滚圆不说,还特么饿的难受。
而且天实在是太冷了,在寝宫搞了4个炭盆都不顶事,房间中除了没有结冰,比外面好不了多少。
“太子殿下,铁匠省亲回来了,就在门外等着,您见不见?”
春晓打开门与外面的侍卫交待几句之后,带着一身的寒气走回来,对李承乾说道。
“铁匠回来了?让他进来,快进来。”
盼星星,盼月亮,可算是把这位爷给盼回来了。
炉子的图样已经画好两天了,奈何宫里的铁匠带着婆娘回家省亲,一直就没有回来。
“铁匠,你看看她手里的图你能看懂不。”
李承乾被铁匠带进来的寒气一吹,激灵灵打个冷颤,皮裘裹的更紧了些,然后指指春晓手里拿的炉子的图画。
铁匠把图放到桌子,认真看了一会儿后扭头说道:“殿下,图小民看的情,但这上面的写的字,小民不懂。”
“字?!”李承乾突然反应过来,那图上标的尺寸全是拿阿拉伯数字写的。
整个大唐好像除了刚刚学会的春晓和自己,就没人认识。
通过李承乾的讲解,足足过了有十几分钟之后,铁匠已经知道这些数字代表的意义了。
“殿下,小民已经看明白了,这物件小民能做。”
“能做就好,能做就好。”
一听铁匠信心满满的说能做出来,李承乾当时觉得身上寒意都弱了几分。
“不过,不过……”铁匠眼神闪烁,欲言又止,结巴了半天也没说出所以然来。
“不过什么,快点说。”
“小民只是想问问殿下,您这阿拉伯数字小民今后是不是也可以用?”
铁匠犹豫了半天,终于还是把想问的事问了出来。
“害……”紧张了半天的李承乾大大的出了口气,
“没问题,你用吧,如果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