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晓寒气的满脸通红,跺了跺脚,开车走了。其实刘亦东本来就要签字了,但是李晓寒这么一来,一说,觉得签字就算是给李晓寒低头了,反倒不想签了。
李晓寒回去把这个情况告诉了康宁,也不知道康宁怎么向上汇报的,结果第四天的时候,市长秘书孟鹏飞过来了。孟鹏飞推开了刘亦东家的院门,用手拎着自己的裤腿,小心翼翼地把脚放在了院内,仿佛地下满地都是狗屎无法下脚一般。刘亦东冷眼看着孟鹏飞的表演,心里骂道,果然是狗养。
刘亦东对孟鹏飞很了解。孟鹏飞本来是京城派下来在发改委挂职的处长,说是挂职,其实就是京城方面已经没有了他的位置,但是他的级别还在,留在那里碍眼,就扔到了地方。天华案牵连了一大批官员,倒是有一个人借着这件事起来了,那就是现在的市长,以前的副市长刘天明,刘天明在天华案中可能是最干净的一个官员了,而因为不心虚,在天华案将整个山南官场搅得七荤八素的时候,他独挑了大梁,维持住了整个山南官场的稳定。出色的表现得到了省里的赏识,被提拔为山南市的市长。上任的第一件事就是让孟鹏飞当他的秘书。对于地方挂职官员,上面是很喜欢地方给他们一个实职的,因为这相当于为上面分忧了。而对于刘天明来说,孟鹏飞的家境是他通天的一条途径,当然还有最重要的一件事,龙湖核电站。
而对于孟鹏飞这个人,他所给山南官场带来的笑料层出不穷,这个人自持是上面来人,即便是在最没有实权的那几年也颐指气使,但是官场之中,权力才是最重要的,换句话说,你嘴里说什么得看你屁股坐在哪,所以最开始大家还对他有些尊敬,但是慢慢的都觉得这个人有毛病。而孟鹏飞最大的两个毛病,一个是洁癖,一个是喜欢卖弄学问。山南有一句本地土语,叫狗养的,当然发音很奇怪,是放在一起发的音。孟鹏飞第一次听这个词是在酒桌上,山南官场本地人居多,喝多了别管是多大的官,都可能冒出这句脏话来。孟鹏飞第一次听这个词,插嘴道:“这个词不对,应该说goon,不是goingon。”当然没有人能听懂什么意思,直到他比比划划说了半天,才明白原来他听成了英文going,而且最可笑的是他居然在酒桌上一本正经地给上级纠正语法错误。
这件事也就成了大家的笑料,每当有人吃饭,说起那句土语的时候,总会有另一个人对他一本正经地说道,是狗养。然后引起哄堂大笑,于是狗养就成了孟鹏飞的外号。
刘亦东见到孟鹏飞几乎是在院子里蹦过来的,心里骂了几句,但是还是站起来笑道:“孟处长,怎么来我家了?”
孟鹏飞推了推眼镜,操着一口京片子,正色地说道:“小刘同志,这个拆迁是我们市里很重要的一个决策,你作为公务员的一份子应该起带头作用,再说你还是党员,党员就是随时随地要为组织牺牲,别说这么点的小事了,想想多少个前辈为了我们的事业献出了生命,什么叫做合格的党员?平日里是看不出来的,只有在组织需要的时候为组织分忧,这才叫……”
到底是给领导写讲话稿的,口不停歇地居然说了十多分钟,其实要是孟鹏飞上来说点实在的,比如你签了吧,免得我们也难做等等,来点软话,刘亦东也就签了,可是现在孟鹏飞不合时宜地满口大道理,立刻让刘亦东感到烦了,见孟鹏飞一点都没有停顿的意思,插口道:“我不想签,爱咋咋地。这是我家房子,我就不拆,我就不信还没有个说理的地了。”
孟鹏飞愣了,推了推眼镜,有些惊讶的看着刘亦东说:“你要上访?”
刘亦东愣了,心想我哪里说要上访了?其实还是因为刘亦东不了解孟鹏飞,在孟鹏飞的思想结构里,只有中央是最好的,地方完全混乱不堪,所以中央才会把自己派下来,挽救万民于水火。你要找说理的地,在他的印象里,地方绝对不可能,只能去中央。所以一听说刘亦东要找地说理,孟鹏飞立刻预感到要出大事了,急冲冲地走了出去,向上级汇报。
其实世界上的事情就这样,总是一个误会连着一个误会。刘亦东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