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末世(3 / 5)

倦。

耿伊南在生命的最后时刻留下了一句话:“对不起,让你久等了。”

耿伊南死后的第二年,他的继任者公侯淳向地面派遣了几支探索队。探索队带回的消息是令他震惊的:地面上斑驳的冰雪中,奇异的生长着许多从未见过的动植物,甚至在某些地区,还出现了人类活动的迹象。

尽管一些辅官和研究人员执着的用耿伊南的遗嘱劝说公侯淳再等上几十年,但欣喜若狂的公侯淳认为不需要再等待这么久,他加大了派遣小组的数量,加大了搜集证据的速度,试图用数据和画面说服人们:回到地面上去。

不是所有人都会愿意呆在地下,特别是看到人类在地面的生存证据后,主卫要塞内形成了两种对立的意见,一种是回到地面,实在不行再回来;一种是继续呆在要塞里,直至辐射程度减弱到适合生存的程度。

公侯淳扬着手中的照片对着反对者咆哮道:“现在已经适合生存了!更何况我们手里还有抗辐射药剂!”

半年后,公侯淳留下足够的要塞维护值守人员和粮食生产人员后,带领赞同回到地面的近四百万人口走出要塞并以要塞通道出口为原地建设扇形地面聚集点,他运走了其中绝大部分研究成果和资源,这次意义非凡的迁徙先后持续了四个年头才宣告完毕。持反对意见的一万多人则在要塞大门打开的同时顺着要塞第十二层的一条隐秘隧道悄悄的进入了另外一个新开辟的小型要塞,然后用高能炸药炸毁了连接通道。这一万多人包含了耿伊南最忠诚的直属卫队成员、研究人员和他们的亲属,而这个小型要塞,则是耿伊南专门为他们开辟的又一个家园。值得一提的是,这一万多人只带走了两样东西:生命药剂和生命转植技术——这些都是主卫要塞的核心绝密,就连公侯淳都还没能获得掌控的权限。

公侯淳的草率在数年后带来了恶果:虽然新建设的地面聚集点加上抗辐射药剂较为成功的抵御了辐射伤害,但是人们依然被迫压缩在有限的活动范围内。辐射云依旧牢固的占据着天空,遮挡着阳光,在寒冷持久的恶劣天气下,人们开始尝试着违反禁令用粮食造酒,借此抵御寒冷的天气,这很快成为了一种风潮,特别是人们发现把冰原上一种矮灌木长出的紫色果实的汁液按照一定的比例混合在酒液里会获得更别致风味和御寒能力后,私酿很快便消耗掉了数量庞大的粮食储备。如果领军人物依旧是耿伊南,可能这种情况不会出现,但是现在是公侯淳,一个执着于掌控武装的强权人物——他甚至试图收买耿伊南的直属卫队成员。公侯淳最大的短板是迷信武力,深感粮食储备即为生存延续之道的他下令用最严苛的手段对待私自酿酒的人们——有超过七百民众被枪决。然后,暴乱发生了。

跟随着公侯淳走出要塞的民众中的全部都是核打击后出生的第三代甚至第五代,这些接受过很高程度教育的人们其实对灭世之战的惨痛与苦难只局限于书本和有限的数段影像资料,对于他们来说,在地面上自由自在的生存,比安分的接受军管无疑更具有吸引力一些。

暴乱像瘟疫一样在短暂的时间内便蔓延至了主卫要塞。公侯淳麾下士兵对自己同胞的迟疑和心慈手软助长了叛乱者的气焰,甚至有很多的士兵也跟随着自己的亲人们加入了暴乱的序列。数天后,暴动中的人们瓜分了目力所及范围内的所有物品,以付出三十七万伤亡的代价把公侯淳连同他的四万兵马赶回了要塞。

气恼得全身发抖的公侯淳封闭了要塞入口,把剩余的三百万民众留在了只剩下残垣断壁的新聚集点里。这三百余万民众仅仅为胜利欢呼了数个小时后便发现了一个可怕的事实:要塞封闭意味着他们将不能再获得源源不断的食物,而附近这贫瘠的冰原显然不可能产出足够他们生存的粮食。

比这更可怕的是:暴乱破坏了聚集点的防辐射措施,所有的人现在都暴露在强度极高的辐射下。

民众开始惶恐,原本就极为松散的暴乱组织很快变成了一盘散沙。人群开始四分五裂。在短短的十几天内,近两百六十万人分成好几块朝着不同的方向离开了聚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