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说道:“我已经事先准备好碑文了,只要太子殿下能拿出比我好的作品,我自会甘拜下风,如果拿不出来,就请太子殿下以后少掺和我的事儿,怎么样?”
闻言,赵颢不由笑出声来,“哈哈哈!你好大的口气,那本宫就如你所愿!”
“这个不成器的逆子!”
杨崇暗骂。
本就瘦长的脸已经垮了下来,恨不得冲过去给杨毅几个大嘴巴子。
明摆着太子有备而来,还请动一位德高望重的大儒,就以杨毅肚子里的几两墨水,根本上不了台面。
以至于杨崇事先做好的一系列部署,也跟着付诸东流。
“杨小阁老,快快亮出你的大作吧。”赵颢拍了拍杨毅的肩膀,催促道。
说话间,还示意让人呈上文房四宝。
杨毅却没有动笔,而是直接口述,朗声道:“我准备的碑文是......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我即兴之作,让诸位见笑了。”
话落,全场俱静。
任谁都没料想到,满身风流习气,学识浅薄的杨毅,竟能作出如此意境深远,令人警醒的诗作。
就连皇帝都惊得站起身来。
或许有人认为是杨崇从中作梗,其实他比任何人都震惊。
他愣怔怔的看着儿子,难以相信学识不入流的逆子,居然给他带来如此巨大的惊喜。
“这......怎么可能!”
赵颢感到无比惊愕,急忙转身看向拄着拐棍,坐在一旁的耄耋老者。
那位老者就是他请来的大儒。
可老者没有给出回应,只是激动的看着杨毅,其意不言而喻。
赵颢知道,他输了。
只是有些不甘心。
不甘输给一个他时刻想要除之而后快的乱臣贼子。
赵天溯起身,赞赏道:“哈哈哈,多日不见,杨毅的学问长进不少啊,竟能作出如此惊才绝艳的诗作,朕认为完全配得上国子监的牌面。”
杨崇拱手道:“既然陛下首肯,此事就这么定下吧,一应仪程,臣定会安排妥当。请问陛下,南州赈灾一事,陛下可有决策?”
赵颢抢先道:“此事无需丞相费心,父皇已经命我全权负责。”
朕......有说过让你负责?
瞄了眼赵颢,赵天溯有些无语,却看破不说破。
“老爷子当了半辈子官,这类事没少干,比太子有经验,然而他所想的只是趁机捞油水,根本不管灾民的死活,而太子,则是真心为国效力。
“所以他才一个劲儿的争取赈灾任务。”
“只可惜,他不管是资历,还是权柄,都比不过我家老爷子。”
杨毅静静地观望,暗自思忖。
通过原身的记忆,他已经理清事情的脉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