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大战之后(2 / 3)

大明军侯 陈涛杨镐 3331 字 2024-01-25

周围一片死寂,杜松心中顿时冰凉,他猛地抬起头来,想要为自己争辩两句,却突然听到旁边传来了声音。

“大人息怒!”

杜松定睛看去,却发现站出来的正是当时与自己同被困于吉林崖的儒将赵梦麟。

赵梦麟排众而出,对着杨镐行礼,随后说道:“大人,杜总兵固然有贪功冒进之错,但东路军能够围歼鞑子精锐骑兵,也实在离不开杜总兵在内指挥呼应。还请大人网开一面,给杜总兵戴罪立功的机会。”

赵梦麟此言说得诚恳,他并未一味地替杜松脱罪,而是希望可以说服杨镐,不要因为一时怒气而断然处置了杜松。

然而,一心想着找替罪羊的杨镐又如何能够听进他的逆耳忠言?当即斥责他道:“放肆!贪功冒进,致使我大军失利,难道还有功劳了不成?若不是西路军损失过大,我大军本有全歼鞑子、生擒敌酋的大好机会!此事无需多言!谁再敢求情,与他同罪论处!来人,把杜松给本官押下去!”

赵梦麟还想再替杜松讲两句情,杜松却冲他摇了摇头。

当初赵梦麟曾经提醒他小心行事,是他自己没有听从人家的建议。此时,却又要靠人家站出来给自己求情,这让他情何以堪?

眼看着杜松被押出大堂,赵梦麟只得重新回到自己的位置。心内轻叹,却不知这大堂之内有几个人能够安然度过这个冬天了。

…………

杜松革职下狱,昭示着很多人的命运将由这场战役而彻底改变。或者说,整个辽东的军事指挥系统,都因此而换了一副面貌。

圣旨由京师下至辽东,首当其冲,就是这场战役的负责人,辽东经略杨镐遭到御史弹劾。虽然不至于下狱问罪,但倾力筹备了这么久的万历皇帝,总归难以忍受这个使出吃奶的劲儿,却只打出个喷嚏来的结果,一道圣旨将杨镐罢官,勒令其归乡养老。取而代之辽东经略一职的,是兵部侍郎熊廷弼。

有人倒霉,自然也有人比较幸运。

原辽东巡抚周永春因在后方调度粮草得力,得以升任辽东副经略,在熊廷弼未到任之前暂时代掌经略的事务。而因为陈涛的缘故,才捡了个天大便宜的东路军统帅刘綎则因功填补了杜松留下的位子,接任山海关总兵。

对于高层的动荡,陈涛其实并没有太大的兴趣。

大明发展到如今这一步,已经是根子上烂透了。前方命运决定于后方,百万大军的生死存亡取决于朝堂之上、军帐之中的一次次毫无意义的派系博弈。文官们勾心斗角,武将也是专注于各自的山头。这样的朝廷之中,不站队就没有施展才华的机会。而一旦站队,决策就势必会被派系裹挟。在如今强敌环伺的节骨眼儿上,还是如此专注于内斗,玩完不过是时间问题而已。

作为一个熟知历史走向的穿越人士,陈涛现在并没有心思去拯救这个破破烂烂的朝代,而是专注于如何让自己先在这个时代存活下去。活着,才有一切,不是吗?

“涛哥儿,厉害了哈!”靳一川的声音将正倚着栏杆陷入沉思之中的陈涛猛然惊醒,他朝着身边一转头,就看到靳一川大大的笑脸映入眼帘。两人名为上下级,实际上,私底下是很好的兄弟,此时没有外人,靳一川便大大咧咧的用手臂一勾陈涛的脖子,嘿嘿笑着对他说道,“要我说,这场仗下来,最得意的就是你了!千户衔,叆阳守备!连升了两级呢!”

的确,听了靳一川的话,陈涛也不禁笑了。

由于他此次作战中表现出色,摸清了敌方动向,及时引来东路军救援,让明军免受一场塌天之祸,因此而立下了大功。虽然他品阶很低,按理来说,他的名字是绝不可能上达天听的。但为了掩饰败仗,仅有的亮点自然要突出。因此,他竟然得以在战报上被特意提到了一笔。

也正是因为这一笔,让陈涛连升两级。

升不升官的,并非是陈涛关心的重点。最让他觉得开心的,却是他得以摆脱了夜不收这个随时随地可能成为炮灰梯队的身份,获得了独立带兵守备的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