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镐向万历皇帝上了一道《擒奴赏格疏》,并且得到批复。
这道政策的赏格格外丰厚,即便是这些丘八们也都一个个热血沸腾,摩拳擦掌,眼巴巴地指着消灭女真人,好封妻荫子。
再加上,十万大军人吃马嚼,耗费巨大,财政不足以支撑下去。
杜松手中握有主力部队,又一心想要建功立业,所以一直加急行军,最后孤军深入,被努尔哈赤在萨尔浒一举全歼。
在杜松部覆灭之后,努尔哈赤高歌猛进,趁势击败了马林的北路军。
此后便势如破竹般,将各路明军全数击溃,而南路的李如柏不战而逃。
这场大战,杜松部最先覆灭,作为西路军的斥候百户,也就是说,陈涛将成为第一个牺牲的炮灰。
才刚来这个时代两日,难道就如一粒尘埃一般,悄无声息地被淹没在历史的车轮之中?
不行!我绝对不能就此坐以待毙!
策马疾驰中的陈涛握紧了拳头,一脸坚毅之色,似乎已经下定决心。
……
回到大营,交接完此次任务,让靳一川等人回营帐休息,陈涛径直前往杜松营帐。
“什么人?!”
刚走到营帐十米开外的距离,陈涛便被杜松的亲卫拦住。
“卑下乃夜不收百户陈涛,有重要军情呈送,烦请通报。”
陈涛一脸肃穆,面无表情地说道。
那亲兵闻听此言,很快便消失不见,不一会儿又出现在陈涛面前。
“大帅让你进去。”
主账十分宽敞,约莫有一个房间大小,正中央是一个四方形的桌子,桌上摆放着一个沙盘,沙盘旁边则是一副巨大的舆图。
围绕在舆图周围,是几个胡子拉碴的将领。
主位之人面色冷峻,目光有神,虽是深夜,却仍然一身甲胄,显得十分威严。
此人正是一代名将杜松。
陈涛写关于萨尔浒之战论文的时候,查过杜松的相关资料,对这位主帅有一定的了解。
杜松作战十分神勇,镇守陕西之时,曾与鞑子大小数百战,每战皆胜,一度让鞑子闻风丧胆,甚至还有了“杜黑子”、“杜太师”这等威名。
可以说,杜松在鞑子当中的威慑力绝不亚于“马王爷”马芳。
且杜松此人清正廉明,从不收受贿赂,性格直率,但也因此,素为人所不喜。
万历三十六年时,杜松接替李成梁,任辽东总兵,因战事不利,一怒之下竟干出自焚粮草这等事情。
此后万历皇帝大怒,将其下狱闲置,朝臣虽皆以为杜松勇猛过人,但因其性格原因,无人为其求情。
此事之后,杜松也懊悔不已,甚至生过出家之念,直至四年前才被重新启用。
史书认为杜松此人有勇无谋,且刚愎自用,陈涛对于这一点也深以为然。
所以陈涛压根就没有劝谏的想法,他这次过来,只想着如何死中求活。
围拢在杜松周围的是几位参将游击等高级将领,分别是赵梦麟、刘遇节、王宣、桂海龙,王浩等人。
在这些人中,有一面白无须的中年宦官十分惹眼,正是监军太监张铨。
此刻这些人一个个面红耳赤,似乎正在为战事争执不休,对于陈涛突然进来,他们视而不见,继续争吵起来。
“大帅,末将以为,此时乃是冬日,天寒地冻,我大军辎重繁多,如此急行军恐遭贼酋埋伏。”
开口之人乃是赵梦麟,赵梦麟生的十分斯文,一副儒将的样子,此人素以有勇有谋著称。
“末将附议。”
一旁的王宣也开口了。
王宣是一个黑脸大汉,一直沉默寡言。
“尔等难道不知国库空虚,十万大军人吃马嚼,户部早已拨不出银子,陛下已经下令,此战当速战速决,若继续拖延,定会导致名怨沸腾。”
监军张铨急不可耐地驳斥了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