皱了下眉头,道:“难怪那厮有恃无恐,原来他已经蛊惑民心。”
许遵立刻道:“曹提刑说得是,那厮好生嚣张,权当这府衙是他家开的。
我是拿他没有办法,还望曹提刑待会能够杀杀他的威风。”
曹彦确实有意要给张三一个下马威,他想试探一下这许遵跟张三到底是什么关系,听到许遵这么说,那他倒也放下心来。
正当这时,徐元突然从后面快步追上前来,道:“启禀知州,方才东京来函,擢升知州为判大理寺事,且立刻回京上任。”
许遵惊讶道:“这是为何?”
徐元微微一瞥曹彦。
突然,又有一人上前来,在曹彦耳边嘀咕了一番。
曹彦闻言,神色一变,又向许遵道:“此案恐怕不容我审了。”
院外,市民们依旧是热情高涨,纷纷为张斐打气。
而且这一回前来观审的人,是远比上回要多得多。
其中还不乏许多青年才俊,书生公子,都来为阿云打抱不平。
然而,这都已经过了时辰,府衙大门始终不开,大家不禁又开始嘀咕起来。
是出了什么问题吗?
而张斐也非常担忧,刚换官员,就出问题,他心里能不害怕吗。
又过得一会儿,刘海突然出得门来,传召张斐入堂。
可等到张斐进去之后,府衙大门又给关上了。
这令在外守候的市民们大为不解,不是说公开审理吗?
怎么就让张三一个人进去了。
难不成官府要变卦?
还是说他们要逼迫张斐放弃诉讼?
种种猜测,如雨后的春笋都冒了出来。
“小民张三见过知州。”
来到大堂,只见里面就许遵和徐元,未见那提刑官曹彦。
而且许、徐二人面色凝重,这使得张斐心里更是惴惴不安呀!
许遵问道:“张三,本官问你,你是否一定要为阿云鸣冤?”
对此,张斐是坚定地点点头道:“是的。”
许遵又道:“那你可敢前往汴梁为之申诉?”
张斐大惊失色,“上汴梁申诉?”
许遵问道:“你怕呢?”
“不...小民不是害怕,只是...只是不明白,为什么突然要上汴梁申诉?”张斐疑惑道。
徐元忍不住开口道:“这都是托你的福,若非你当初说什么免所因之罪,事情又岂会闹到这般地步。”
“嗯?”
许遵微微瞪了徐元一眼,又向一脸懵逼的张斐道:“本官也不瞒你,如今事情变得有些复杂。
大理寺、刑部方面坚持维持原判,但也不少官员是支持本官的,这便是此番调本官回大理寺任职的原因。”
大理寺反对,又将他调回大理寺,显然支持他的人,希望能够回去主持此案,改变大理寺的原判。
张斐心里非常清楚,支持他的人,不是别人,正是王安石。
而反对他的人,则是司马光。
为什么此案成为千古奇案,其实不在于这案子本身有多么复杂,这其实是一个很简单的案子,怎么去判,其实都行。
但奇就奇在如此简单的一个案子竟然拉开了王安石变法的序幕,也成为北宋党争的导火索。
这已经从一场司法斗争,演变一场政治斗争。
虽然张斐没有料到东京会这么快调许遵回去,但他对此也是有所准备的。
因为他事先就知情,只不过他设想的是,上面的博弈,还是许遵出面,他在后面出谋划策。
毕竟他身份太过卑微,显然,这与他设想的有些差距。
稍稍犹豫了一会儿,便道:“小民不怕论辩,就怕受到不公的待遇,毕竟小民只是一介百姓。”
许遵稍稍点头道:“那便行了,你回去准备一下,过两日就与我一块上京。”
张斐突然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