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梦中情人(1 / 3)

下邳城位于今江苏省睢宁北,自古便是兵家必争之地。三国时盖世英雄吕布便兵败下邳,殒命白门楼。秦汉时下邳城十分繁华,盖因其地理位置得天独厚。下邳南濒泗水,沂水和武水北来绕城与泗水相汇,既占水利之便,又有灌溉渔猎之得,土壤肥沃,物产丰富。

一淙玉带般的弯弯小溪,写意地横卧在苍翠的山峦叠嶂中。一望见底的清澈河水上,漂浮着无数枯黄的残叶。孤独飘萍的黄叶,仿佛浪迹天涯的游子,寂寞而萧索。

时值暮秋,溪的两旁,呜呜地吹起了一阵寒风。那清淙的河水,便起了无数细碎的皱波,仿似慈母额上岁月留下的烙痕。

在小溪的河畔,耸倚着一个八角凉亭,几只寒鸦栖在亭上,惹人心烦地不停聒噪。几株粗壮的柏树,环绕在亭的周围,树叶凋零,平添出凄凉之意。

在那小亭正中,端坐一位男子,年约三旬,衣着雍贵华丽,皮肤白皙,略显福态,神情中透出一丝落没与无奈。一只手,把弄着白玉制作的美觥,那觥晶莹剔透,价值不菲。

石桌对面,坐了一对少年男女。女的年方二八,姿容秀美,风致嫣然,着一件翠绿长裙。少年尚幼,俊雅不失刚毅,腰中佩了一把名贵的长剑。

一个家丁模样的老僮,蹲在一口炭炉前,手拿一张薄扇,专心致志在煽那炉火。炭炉上架了一座小鼎,鼎中置了温酒的铜钵,里面盛满了色如琥珀的美酒。

那男子突伸出手,“砰”地重重打在石桌上:“这鬼日子,何时能到尽头!”美酒虽醇,似也难排遣那男子心中的惆怅,觥中美酒被溢出溅湿满桌。

少女不动声色,取过美觥又盛满递于那男子,微启朱唇,劝慰道:“成公子,不必心焦。安心等待,良机自会出现。”

男子怒道:“等待!等待!还要等到什么时候?我大韩的大好河山,沦陷暴秦已十余载,父王被贬,困于秦地,忧愤而死,国仇家恨,何时能报?张良,你说说,有何办法复国?”

那唤作张良的少年咧嚅了一下嘴唇,长叹一声:“只有等那天下有变,我们方可伺机举兵。”

亭外长廊里响起一声干咳,一中年人走了过来。只见他面目黎黑,身形高大,满脸风霜。男子嗟叹道:“你们大韩想要复国,我们楚国又何尝不是?楚虽三户,亡秦必楚。怎奈酷秦势大,秦法甚厉,一时无人敢轻举妄动。奈何!”

少女道:“原来是项缠先生到,张忠,给先生置张几来。”

项缠拱手道:“多谢姑娘。”

原来那亭中坐着的乃是韩悼惠王的长子,名成,流亡于此,而那少年是韩相国张平之子张良,少女是他姐姐,名叫张。张良家乃韩国世族,其祖父张开曾当过韩昭侯、韩宣惠王及韩襄哀王的宰相,其父张平则任过韩相里王及韩悼惠王的宰相。韩国为秦国所灭之后,张良一家,便流亡到楚地下邳。幸家境殷实,在这里建起了一座山庄,名为语嫣。

那项缠字伯,本是楚国大将项燕的庶子。项燕被王翦击败自杀,项家子弟也被秦军追杀。项缠出逃,流亡到了下邳,被张良收留隐藏在家。

张为项缠斟上酒,几人围坐桌旁,正在感叹。一个家丁过来禀报:“少主,门外有位公子,称有夫人故友的书信要交与夫人。”张奇道:“我娘已去世多年了,不知是哪位友人?”张良说道:“诸位在此稍坐,我去看看。”

张良来到会客厅,唤仆人将来人引进。

来者正是韩淮楚,下邳距淮阴不远,他行了几日,显得有些风尘仆仆。

韩淮楚见到张良,递过书信。张良打开看了看,说道:“原来是韩非夫人的信,多谢这位公子,有劳了,请在此休歇几日吧。”又与韩淮楚寒喧了几句,吩咐下人置酒款待韩淮楚,安排韩淮楚在客房休息。

韩淮楚一连几日跋山涉水,有点疲乏,到那客房里倒头便睡。

他在榻上胡思乱想,“今日见到的张良,可是那一代帝师,千古传名的留侯张良?那人除了生得俊秀,也看不出有什么过人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