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文字游戏(2 / 3)

秘宝手札 王和平王军 4280 字 2024-01-27

,诞生了所谓的“秘史”学。

为什么我会这么震惊?呵,因为蒙元时期,喜欢大修大建,也喜欢制作各种精美的“祭品”献给僧人,世间少有的大玉海,元青花瓷,还有至今存放在黄河博物馆的几尊镇河兽,其实都和蒙元有关,蒙元时代,大量的色目人进入中国,也带来了西方的科技,其实那时是是中西方技艺交汇的大融合时代。

我家祖上有很多代,都是做青铜器修复的买卖,一直一直往前追溯,就得说道元代时候的“匠户”制度了。

元朝时候,蒙古人南征北战,每攻破了一处城郭,他们只会留下一些工匠,当时蒙古人中的契丹宰相耶律楚才将那些工匠编成了一营一营的军户,在战斗的时候充当肉盾和敢死队,不打仗时负责后勤。

到了元世祖忽必烈定都大都的时候,他下旨将大量的工匠也带去了大都,修建城墎,也就是现在的北京。

我家最早可以追溯到元代时候,专门为元朝皇室服务的“北人户”,具体点来讲,那时候元代将汉人分为南北两种,北人的地位稍微高点,但也和奴隶差不多,在北人户里头,有许多都是匠人,世世代代承袭某种手艺。

再到明朝,“黄河一动天下反”,朱元璋建立了大明,将“匠户”和“军户”延续成了定制,几百年下来,到了清朝的时候,我们老王家祖上已经干了几十代文物修复的伙计了,但我家也只是本家的一个分支,据说我们洛阳王氏的本家,是当时北京城出名的匠户世家。

八村斋见我失神,轻轻咳嗽了一下:“《蒙古秘史》这本书其实是只有元代皇帝能看的绝密手册,简单点来讲类似于现在美国总统的黑公文包(核武器按钮),元代的时候,蒙古人已经发现了一些惊天的秘密……”

我问:“什么秘密?”

他将那些影拓本递给我,让我看接下来的资料。

我仔细看去,接下来的那些资料,是明代时候的资料了,在这些资料里,用大段的汉字注释了《蒙古秘史》这本书,还写了一些有点类似于神话传说似的故事。

这个故事里大部分讲述的是蒙古秘史中记述,黄河每年泛滥,河道改道之后,地下会出现大量的“鬼蜮”,大元的皇帝需要铸造各种巨大的镇河兽,每年去黄河祭祀河神。

故事倒是挺简单的,因为在中国古代皇帝去祭祀河神很正常,每一个帝王将相都会去,我并没有觉得这个故事有什么稀奇之处。

但是他接下来拿出的资料,瞬间让我击中了大脑里的某一根神经,一些杂乱无章的线索被串联起来了。

他将一份日文著述,却也用中文写成的手札拿了出来,这份手札写的非常详细,我仔细看了一眼,很快沉浸在其中。

手札写了一个来华考察的日本文史学者的大胆猜想……商周时期,中原的天子们有祭祀黄河的习俗,秦汉时期,也有,随后是唐宋,元明,再到清代……

这位日本学者在中国各处考察之后,尤其是在黄河流域考察完毕之后,结合他找到的中国古代史料,他提出了一个大胆的猜想。

中国的母亲河黄河,在多次的改道中形成了一条“隐”河,这条“隐”河就藏在陕西秦岭到河南平原的广袤大地地底,黄河为什么每年都泛滥?屡修屡泛,每次洪水爆发时,地底总会涌出数倍于上游水量的“地下水”,这些地下水从何而来?在河水中漂浮的那些种种“神异”,是否来自于另外一个未知的世界……

他脑洞大开的构思,在华夏地底,尤其是在秦岭和河南平原地下,一定是有一个极大的地下夹层存在,里面储备着大量的地下水,上古时代的帝王将相们,喜欢用青铜器和铁器、石器丢在河水中,祭祀那黄河古道下的“隐”河。

在西游记中,大禹治水的定海神针,实际上是放在黄河流域的,这个日本人的研究旁征博引,将中国古代的神话写的相当详细,他分析大禹当年是在进行某种类似于精准定位的方式,利用河山大川的地势分布中存在的“奇、偶”点,来疏导那场毁天灭地的大洪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