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我能给你写信吗(2 / 2)

到她那里比较好。我把她家的地址给你。”

方琴将同学家的地址告诉给刘浩。然后要刘浩再念一遍,直到刘浩熟练的一字不差的念出来后,才放下心来。父亲管教极严,万一刘浩的书信被家里人发现就不好了。

送到路口到了大马路,刘浩说;“好了,你沿着这条街过去,再转弯,就到了,,,,,,,然后,,,,,,,、”

“我知道啦。”方琴打断刘浩的话,从包里拿出5个大洋,递给刘浩说道;“这是我攒的私房钱,你先拿着吧。以后有什么难处就和我说。”

“不用了,谢谢你的好意,我心领啦。”刘浩决然的拒绝道。

“你拿着嘛,再说你家里这么困难。”方琴还想继续。

“真的不用,草民不受嗟来之食。再见,我会给你写信的。”刘浩十分果断的说完,然后转身就走。

“这个呆子,哼。”方琴有点小恼怒,但马上又放开心来。君子不受嗟来之食,这个家伙还真有性格。

刘浩朝李老师的住处走去。李老师是中学的老师,以他的收入和条件,完全可以在市区甚至租界里找到好房子。可是李老师说喜欢老城厢的氛围,这里民生淳朴,单纯。虽然租界洋楼高大洋气,繁华喧闹,连人行道上的铺装也是全石材的,井然有序中总感觉少了些什么,恍惚穿了一身的新衣服,但冷风过处,依旧少了温暖和体贴。

新城,租界,只有马路,没有街巷。按照严格的功能区块把城市划分为居住、办公、休闲、娱乐、餐饮,人们住在盒子状的公寓里,喧嚣冷却,不见了饶舌,也不会为了东家西家的长短而纠结,在自由中隐私着生活,那也是现代人的追求,圈子之内,是我的是你的是他的,圈子之外,都是妖怪的盘旋。

少了街巷,就少了人情,很少见到穿着拖鞋、叼着香烟的包租婆,也不见用筷子插着油条腋下夹着报纸的老先生,不见成群的孩童们在狭窄的里弄里玩耍的闹声和女孩子们跳绳一上一下银铃般的笑声。

更遑论路边烟雾缭绕的蜂窝煤炉子,以及,竹椅、躺椅、蒲扇、鸟笼、象棋、茶壶,巷子那头的打情骂俏,巷尾的锅碗瓢盆声。

李老师喜欢这里的人情味和市井味道,所以在一直就居住在这里。但是李老师家的房子明显要比其他的房子要好些,是一所两进

两出的院子。有主房、配房、客厅、书房、门房等,并带有后院,就是这样的院子也只要80个大洋。

不过80大洋多绝大多数老城厢的百姓来说事天价,但在李老师这里就根本不是事。为什么呢?因为他是老师。

有人可能会问,不就是个老师吗,那时候的老师很有钱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