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武库清吏司
杜子清追问杜七,可惜的是,杜七只是个年轻的下人,虽然人很聪明,毕竟没有读过书,不懂得事情很多。
他所讲的很多事情,大多是道听途说而来,但即便是这样,也足够让杜子清惊讶了。
于是这段时间,杜子清没事就外出,主要往茶馆酒肆这样的地方逗留,并且还不耻下问,逐渐了解了目前这个大明朝的现状,主要是这个“科技现状!”。
事情的脉络逐渐的清晰起来了,杜子清自己也没有想到,会是这样一个原因,原来平行世界的古代在某一点上出现了偏差,所以就导致了整个结果的不同。
而这个点,还真要从天启皇帝说起,这位明熹宗朱由校很多人褒贬不一,他主政时期明王朝已经到了风雨飘摇的时候,因为重用魏忠贤而备受后人诟病。
所有人都知道天启皇帝是一个很奇怪的人,此人爱好木匠工作而不是皇帝的工作,想要当一名木工大匠的兴趣要远远超过皇帝本身。
而实际上,天启本人的确是在木匠技艺上有着独特的天才甚至多有建树,他到了后期发展到,想要研究制作的东西越来越大。皇宫里面的三大殿基本上都有他加工的痕迹。
但是这样的大型建筑,其上的木工活有限,而有一样完全是由木工工艺加工制造的东西,那就是船!
天启皇帝干木匠上瘾,自然不会放弃也自己造船玩了,但是自从明朝万历三大征之后,整个国力衰弱,国库空虚,他自然是没钱吧东西做得很大了,所以他只是制作木头模型。
也不知道是谁,在旁边嘴欠,竟然对天启皇帝说起,其实咋们大明原来也有几万乃至上万料的大海船的,当年三宝太监下西洋……。
好么!这一提起来,天启皇帝立刻就想起来了,之前有人给他进献的西洋荷兰人的大海船模型,就足以勾起他的兴趣。
在赞叹至于,内心也有不甘,按理说我中华上国在造船上,什么时候输给过外邦蛮夷?
当年万历年打倭寇的时候在威海就造过一万料的大海船,可惜的是,船体龙骨不结实最后还断折了。
想当初永乐大帝的时候,我们也有庞大无比的舰队的,那大宝船可是无比巨大,震惊世人的。
接下来,皇帝一道圣旨下下来,立刻搜集当初被封印的三宝太监的宝船资料给他,早年间听说图纸资料都被烧了,但皇帝的旨意谁敢违背?
朝廷工部查找资料,结果发现有可能在南京这里工部当中,有可能存在宝船的图纸。
要知道朱棣可是当初还在南京当皇帝的,而三宝太监郑和也是他派出去的。
旨意下到南京工部,在故纸堆中还真的发现宝船的图纸,于是火速送到京城天启那里,而天启立刻就着手开始造模型。
皇帝大张旗鼓的搞宝船的图纸,给下面造成的很大轰动,有人开始猜测皇帝的目的。
“这是要开海禁了啊!”众人议论纷纷。
万历末年因为东南沿海倭寇为乱,虽被戚继光俞大猷等人清剿,但为杜绝后患,朝廷下了禁海令,不许片板下海。
现在万岁喜爱大船,这是很明显的要解除禁令啊!于是底下人的揣度,就有奏折递上朝廷。
而久不上朝的天启皇帝,那一天心血来潮,竟然来上早朝,看到奏章之后,龙颜喜悦,这就准奏了。
禁海令一取消,民间的热情顿时泛滥,短短几年时间大量的海船出海,而隐藏在民间的很多人才也投身在建造海船的事业中。
虽在这随后的几年时间之内,有人发明了锅炉,发明了蒸汽动力,这主要是为了在船上用作动力的。
取消海禁以来,民间海外贸易的数量迅速暴增,朝廷由此收获了大量的税收,并且还建立了,杭州,泉州以及广州三处市舶司,用于管理海外贸易的货物吞吐和税收。
这等于是让朝廷得到了巨大的好处,但这样的贪腐也更加严重,好在如此的科技发展最先造成的是民间各种稀奇古怪的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