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丞相于淮音之死(修)
夜风微凉,一辆简朴的马车从皇宫朱雀门出,木轮轧过青石板路,发出辘辘的声响,马夫甩着小柳鞭,驾着马车向长街尽头而去。
一路车轮声,最后在丞相府前停下,府前守门仆人忙上前,搬了马凳,坐在马夫身边的侍从也从车上下来,站一旁掀起车帘,声音恭敬,对马车里的人道:“相爷。”
于淮音“嗯“一声,俯身钻出车厢,踩着马凳下了马车,他站立原地,侧身对身边侍从吩咐道:“我今晚不去正厅用饭了,你让采莲把晚膳送我书房去。”
侍从点头,道一声是。
于淮音又转头对守门仆人道,“让亓管家来我书房。”
仆人低着头回答说:“亓管家今早出府去了,至今未归。”
于淮音闻言,眼中眸光闪了闪,然后他点点头,表示知道了,随即他提起衣袍下摆,脚下步子匆匆,似乎不容片刻耽误,走进了庄严肃穆的丞相府,后直奔书房而去。
今夜玉蟾隐而不出,而四周灯光黯淡,微弱的光芒只能让人依稀可辩眼前的景物,两米高的朱墙爬满了紫藤,因为没有光亮,朱墙显得一片暗色。
丞相府灯火通明,屋檐与长廊依旧红灯高挂,昏暗的灯光照的地上树影斑驳。
书房院前,一左一右两棵的腊梅树上挂着红绸锦缎,鹅卵石铺就的小道,直通扇形拱门,路两旁,是排列整齐的几个石灯,内里灯烛早由府内下人点亮。
鹅卵石小路的尽头,忽而亮起一盏明灯,伴随着一阵细碎的脚步声,侍女采莲出现在扇形拱门处。
采莲端着晚膳莲步轻移,穿过左右两排石灯,在书房门前停下,然后隔着雕花檀木门朝里面柔声唤:“相爷。”
声落,凉风袭来,吹晃采莲手里提着的明灯,呼唤声消散在风里,庭院里树叶沙沙作响,屋里并没有如往常一样,传出于淮音的回应。
采莲抬手轻扣门扉,贴着门细听屋内声响,同时道:“相爷,您在吗?”
一室寂静。
采莲轻蹙秀眉,心中疑惑:莫非人不在屋里?可是这个时候,他又会去哪儿呢?犹豫片刻,采莲伸手推开书房门,轻声询问:“采莲进来了哦,相爷?”
屋里有暗香浮动,香气弥漫整个书房,浓郁却不失清雅,烛火昏暗,烛光映着垂帘幔帐,墙上光影摇曳。
屏风后面,案上烛火被带进来的风吹得摇摇晃晃,影影绰绰,只依稀可见有一人端坐案前,隐在一片黑暗之中,看不真切。
正中那一座梅花树烛里的灯芯有几盏已燃至末端,正奄奄一息着趴在灯油上,像个溺水将亡的人,仿佛随时都会熄灭。
采莲看了那几盏不甚明亮的灯烛,轻叹一声,有些无奈,她说:“相爷你又忘了要剪烛,灯暗伤眼,采莲跟您说过好多次了。”
说着将手上的托盘和提灯放在一旁的木桌上,走到灯烛前,拿了剪刀将灯芯从油灯中心挑起,然后剪了灯芯多余的一段,屋内霎时变亮了一些。
一一剪完后,采莲回过头来,看着屏风后那个随烛光摇曳的人影,这才恍然,那人似乎一直未有回应,不禁心有疑惑。
采莲缓步往屏风前走,试探一般的轻声唤道:“相爷?”绕过那扇千里江山图屏风,采莲看见了端坐在书案前的于淮音。
书案右上角的烛台已不甚明亮,但勉强能看见于淮音此时正双目轻阖,似在闭目养神,只是一动不动,像尊栩栩如生的雕像一般。
采莲见他无恙,松了口气,转身端了晚膳过来,于案前微一欠身,颔首,语气恭谨,道:“相爷,该用膳了。”
于淮音没有回答。
采莲心有犹疑,抬头看着他,又唤:“相爷,您……”
话未说完,外头烟花炸响,炫目的光冲破屋里的昏暗,照在于淮音的脸上——但见他面容安详,双目轻阖,右眼眼角一点朱砂醒目,唇色略显苍白,嘴角却有一丝殷红蜿蜒而下。
采莲顿时瞪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