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得目瞪口呆,也不知道这人到底要干什么,正惊讶间,却见他握住箭羽,手上猛地用力,竟然将箭从胳膊上硬生生地拔了出来,口中发出"啊"的一声,已是痛得蹲在地上。
郭笨聪吓一大跳。其实,他早就猜到这武将要做什么,本已做好了心理准备,然而亲眼看到时,却又有另一番感受。
眼看鲜血不断从这人胳膊涌出,郭笨聪不及多想,放声大叫道:"快来人呐,这里有人受伤了。"叫了几声,始终无人前来。此时再看那武将,却见他手持匕首,正要从衣服上割下一块布条。
郭笨聪连忙接过匕首,从这武将的衣服上割了布条,将其胳膊的伤口紧紧缠住,这才稍稍止住了血。然而就这么一折腾,那武将已是精疲力竭,瘫倒在甲板上,再也坐不起来。
此时,郭笨聪终于机会观察一下周围的环境。他站在甲板上,向前看去,是一片茫茫的大海;再向船尾望去,却见一百余米之外,停了十多艘大小不一的船只,其中四五艘已经着火。再远处,又有数百艘船只。
海面上火苗乱飞,天空中烟球四起,又隐隐传来炮火声,还有阵阵撕杀声与哭喊声,像是一方要逃跑,另一方要追杀。
郭笨聪已彻底糊涂,揉了揉眼,再次观望,却发现四周尽是大海,一望无际,天空连着海面,在远处汇成一条线。十余分钟之前的那片海岸,早已不见了踪影。
郭笨聪惊恐不已,折回到刚刚上船的地方,只见那武将身体一动,挣扎着要站起。他忙走上前去,便要伸手相扶,却见那武将摆了摆手,目露感激之色,仍是一言不发,歇息片刻之后,又向船首走去。
郭笨聪即是害怕,又是好奇,犹豫一阵,也跟了上去。
这船甚大,船尾到船头约五十余米。二人走了片刻,终于行至船首。
船首的甲板上,聚集了近百人,看其装束,像是古代的文官、武将、太监、宫女、士兵,均是面带悲色。
其中一人身穿黄袍,年约八、九岁,模样颇是机灵,只是双手被绑,脸上尽是惊惧。另一人穿着白袍,生得浓眉炯目,鼻直口方,目光坚毅,神色镇定,年约四十出头。旁边有几名太监打扮的人,正将这孩童与白衣男子绑到一起。
对于眼前发生的一切,郭笨聪虽是一头雾水,心底却有寒意升起,正待向那武将询问几句,却见那武将走上前去,对着黄袍孩童跪了下去,悲声痛哭道:"罪将李三原,有负陛下与丞相所托,前来请罪。"
那被称作"陛下"的孩童已被绑住双手,却还是伸出胳膊,微一示意,带着哭腔道:"不怪李将军。"
白袍男子挥了挥手,示意李三原起身,又转向那孩童,泣声道:"臣有负圣恩,今日决战大败。我大宋军民将士十万之众,誓与陛下共存亡。"
那孩童显是被吓得不轻,仍带着哭腔道:"丞相的意思,朕自然明白。便是死在海中,也决不被俘受辱。"
就在此时,船舱中又走出几名女子。
其中一女相貌出众,但见她年约十五、六岁,白衣似雪,绿鬓如云,蛾眉皓齿,雾鬓云鬟,容色绝丽,虽然长得极美,却是满面的凄楚悲凉。这女子身边,又有一宫女装束的小姑娘,年约十四、五岁,一身淡绿衣装,容貌亦是极佳。其余众女,均作古装宫女打扮。
那白衣男子跪在美貌白衣少女跟前,悲声道:"臣愧对大宋,愧对陛下,愧对帝姬。臣恭送帝姬好生上路。"
有几名太监走近,将那孩童与白衣男子绑在一起。那孩童虽然不停流泪,却仍是用肩膀擦了眼泪,哭道:"朕要丞相绑了双手,并不是朕怕死,只是想死得快一些。"
郭笨聪看着眼前这一切,只觉得曾在哪里见过这一幕,又或是在某本史书中读过此景,顿时从心底泛起一阵寒意,当下口不择言,大声问道:"喂!你们这些人是干什么?"
他这一出声,周围众人均吃了一惊,当时便有人大声喝止,又有数十人面面相觑,显然不知这异装少年是何许人也。
郭笨聪眼见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