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晴从衣带下取出一只玉佩,交到他手里,旋即又拿了回去,说道:”不必了,我还是有机会自己去验证吧。告辞了。“
那时,毕晴不由分说,揣好了玉佩,扑通一声跳进了江水,向东游去。
杨卓真是猝不及防,眼看着一道水线,向东疾驰。
杨卓真是搞不懂女人的心思,为什么都到了蜀州界首,又突然变卦了呢?
杨卓看了看,都到了三峡,也只好去蜀州了。
至于那块毕晴的玉佩,自己对于上面的印记,也记得八九不离十的。
其实,毕晴对于自己的身世,早有怀疑。加之这些年在江湖上行走,也闻得了许多小道消息。
至于来到蜀州探查自己的身世,也似乎是个借口,也似乎有点迷茫。
最后,毕晴还是转身动向,没入了水天一色之下。
过了三峡,到了巫山以西,杨卓给了船钱,才弃舟登岸。
蜀山之大,却是瑰丽而磅礴,十分引人神醉。
杨卓开始有点懂得,师父彭晖为什么眷恋这块土地。这里实在太美了!
四周猿啼鸟鸣,花开似锦,一派祥和,与中原纷争之局截然不同。
李山甫诗云:“千里烟霞锦水头,五丁开得也风流。
春装宝阙重重树,日照仙州万万楼。
蛙似公孙虽不守,龙如诸葛亦须休。
此中无限英雄鬼,应对江山各自羞。”
他走在了山间小路上,一路西进,直到了一片田园之前。
瓦舍林立,田间低头都有几个乡民在此耕种,山野之美,都令人神往。
连泥土里都带着沁人心脾的芬芳,他不由得一阵欣慰。
他走到了一处的茅舍前,一个老农走过来,说道:“年轻人,你来作甚?”
杨卓说道:“哦,我想来此拜会一下武仙前辈。”
老农指了指西侧的山头,说道:“你由此再向西三十里,就可以到了。”
杨卓拜谢,起身之下,只好再向西,走了三十里山路,四下天就快黑了。
山路难行,越走越陡,前面已经是雾气朦胧了。
雾气掩映下,出现了一排的茅屋。
他走到了茅屋前,正待敲打门扉,里面传来了清朗的声音:“什么人在此喧哗?”
杨卓躬身说道:“晚辈杨卓特来拜会。”
里面那声音说道:“你进来吧。”
杨卓小心翼翼的推开了门扉,进入了茅屋,里面却是罗列着各种各样的书册,有石刻的,有绢帛,有书卷,还有竹简,总之是琳琅满目,根本没有下脚的地方,而且没看到人影。
杨卓躬身说道:“晚辈拜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