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这里,肯定有看官要问了,众所周知,早晨米粉店的生意特别火,尤其是常德米粉店,排队排到迟到的情况也很常见,梁双三人凭什么能以匪夷所思的速度吃完常德米粉呢?这里面就有学问了。
话说长沙真是一座神奇的城市,很多人在长沙读了三四年大学,长沙本地方言一句没学到,塑料常德话倒是说得流畅无比,主要原因是常德人已经成功占据了长沙的小吃市场,就拿梁双的学校来说,食堂里卖米粉的阿姨是常德人,卖油条的大叔是常德人,打饭的大婶是常德人,学校周围的摊子,什么津市米粉老板、刘聋子米粉老板、卖鸡腿的老板、卖卤粉的老板、卖炸鸡柳的老板、烧烤老板等等等等,通通是常德人。
于是在梁双的学校周围形成了一种很严峻的形势——不会常德话根本行不通!
说了这么多,肯定有人要问了:你把常德话说的这么天花乱坠,可它到底有什么实质性的好处呢?作为一门外语,学常德话不如学英语,作为一种方言,学常德话不如学长沙话。
对于这些看官们短浅的目光梁双在这里只能表示深深的遗憾,因为这些看官们完全没有意识到如今的形势有多么严峻!举个例子,上次梁双和大胖傅晓去吃常德米粉,有个小妹子比他们先到,一口很牛X的长沙话点了个肉丝圆粉,然后坐在那里等,此时胖子用一口流利的常德话点了两个牛肉粉,稍后他们的牛肉粉就上了,而长沙小妹子的肉丝圆粉迟迟没上,只能眼巴巴的看着他们吃得飞流直下三千尺,直到他们二人吃完付钱,小妹妹的肉丝圆粉还是没上!
这样的一个事实放在早晨就严重了,如果梁双三人不会常德话,这样排队显然是要迟到的,如果每天早晨迟到一次,一年就是365次迟到,够不够记大过?够不够退学?
可见常德话是师范学生必备的第二语言,它是与外界沟通的桥梁,作为一个与时俱进的大学生,学好常德话代表着找到了自身正确的定位,增强了自身与外界交流的信心,以及大幅度提高了自身素质修养,是构建人生规划的第一步,更是实现人生自我价值的有力保障。
梁双的塑料常德话是过了三级的,由于合理使用塑料常德话,三人吃完米粉还有充足的时间,所以可以慢慢悠悠的往教室走去,所谓饭后一支烟,快活似神仙,张轩翼和海欧十分潇洒的各抽一根软白,梁双从不抽烟,低调的走在他们俩后面。
虽然学校乱七八糟,但是教学楼前灭烟这点规矩还是有的,鸟翼二人狠狠的抽了两口,依依不舍的把半根软白丢进了垃圾箱。
就在他们丢烟头的时候,梁双看到了一个匪夷所思的画面。
他看到一个人,从天上飞下来,悄然落在他身后。在重力加速度的影响下,整串动作快逾闪电,只有梁双一个人看清了。
他确定,这个人是他们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