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感知,蜘蛛森林的這處入口,總體而言呈現“7”字形……或許用“廠”字來表示更合適一些。
在進入洞窟後千多米的距離後,洞穴便出現一個極陡的下坡,造就一個直徑大約四五百米、深達數千米的天然豎井。
在豎井的底部,王蟲還感知到了大量的生物跡象,應該就是蛛羣的巢穴。
當然,除了最上端連接地面的那處洞窟,豎井聯通着數十個橫向的坑道。
這羣蜘蛛正是以豎井底端的蜘蛛巢穴作爲核心,向外輻射數十公里的迷宮洞窟作爲蛛羣的獵場。
同時,豎井中還有着大量蛛絲構成的旋梯結構,不過並不連續,畢竟蜘蛛都能爬牆,只是搬運大型獵物時偶爾會用到。
菌毯的擴張在到達豎井,並接觸旋梯蛛網時戛然而止。
本來蛛絲對菌毯而言是無上的美味。這種優質蛋白甚至比血肉、木纖維更加適合菌毯的吸收。
只是可惜,菌毯的擴張在進入豎井後還沒蔓延幾米就遭到了遏制。
主力赫然就是當初洞窟中那些重量衆多的小蜘蛛。
雖說都刺不破跳蟲的護甲,這些小蜘蛛其實也有着一定的差別的。
按照蟲羣對蜘蛛屍體的分析,這些小蜘蛛大概能分成四類:有着尖銳前足和大螯的士兵蛛;有着劇毒螯刺的毒蛛;分泌蛛絲的泌絲蛛,以及最少的,白紋幼蛛。
在菌毯腐蝕蛛絲時,毒蛛會主動吐出消化液分解菌毯,即便菌毯開始長抗酸粘膜,便會有士兵蛛將其撕碎。
最後泌絲蛛則去修補受損的蛛網。
雖說小蜘蛛分泌消化液的能力有限,但畢竟蜘蛛的數量衆多,輪番替換,也生生止住了菌毯的擴張。
當然,這並不是長久之計。畢竟小蜘蛛只是非常弱小的魔獸,它們的免疫能力比正常生物強也有限,感染了蟲羣病毒一兩個星期或許沒事,但時間長了,還是會變成感染體的。
事實上,現在已經有小蜘蛛開始不正常了,它們的甲殼增厚;渾身長出一些不明所以的角質;不再被次級蛛母的信息素所控制;食慾、攻擊慾望大增。
但這些被感染的小蜘蛛數量相對稀少,還沒有被蛛羣注意到。
仍舊有着大量的蜘蛛在勤勤懇懇的清理着菌毯。
悄無聲息間,菌毯好似發生了什麼變化。
就好似忽然有了調兵遣將的主腦,它不再機械的擴張、分裂,而是針對蜘蛛的身體特點的開始分化出甲殼、尖刺,以阻礙蜘蛛的行動。
同時,一些特殊的結構開始在菌毯上出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