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中力量最大的原因是为了防备自己的那几个儿子,有时候儿子太有出息了也是无奈。秦王朱樉,晋王朱棢,燕王朱棣,一个个的全都是人杰,每一个都能开疆拓土,尤其是老四朱棣,虽然武功强于文治,但并非说明文治不行,而是打仗太行而已!
哪怕是老朱最满意的儿子老大朱标,也就是和朱棣在伯仲之间,朱棣强在武功,朱标强在文治。但这并不意味着朱棣执政不行,朱标打仗不可。两人只是互有长短而已。但弱项与其他人比较,也是极强的!
朱棣老婆徐妙云,岳父徐达,跟着老丈人和常遇春身边结结实实打了好几年的仗,被调教成了当代顶级将帅!天下间论行军打仗的能力,能压他一头的,除了年轻些的只有蓝玉一人!
而凉国公蓝玉,就是老朱留给儿子朱标制衡朱棣的底牌!有蓝玉在,大明军队就出不了乱子,无论是朱樉,朱棢还是朱棣,哪怕是孙猴子,也蹦跶不出五指山!
如来佛不在,观音天天在五指山前待着看着你,你也蹦跶不起来啊!
......
和忧心忡忡的朱允炆不同。
退朝之后的蓝玉整个人都好像在发着光!上朝的时候就像是只斗败了的公鸡,垂头丧气。有心争储,无帅可用啊!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自己的外甥孙的懦弱让蓝玉感觉整个人都不好了。
虽然知道允熥这小子懦弱,可万万没有想到,居然懦弱至此!
刚上朝的时候蓝玉心里是绝望的。
但现在。
蓝玉感觉自己整个人都不同了,容光焕发。勋贵们走在蓝玉身后,三三两两兴致高昂。今天朝堂上和文官集团酣畅淋漓一战,把大家这些天的郁结全都给发泄了出来。
看了文官集团的官员们嘚瑟了好一阵子,这家伙给这群勋贵们给憋的。但是没办法,谁让自己支持的皇孙连争抢都不敢争抢呢?人家支持的皇孙要当上皇储了。虽然以自己的身份哪怕是对方登基也不见得会出什么事。可憋屈啊!
比如日后朝堂上,自己等人任何的发言都会被直接辩驳,并且听取文官集团的意见。就如同牵线木偶一样,在,但你的意见却毫无价值。等于就是失势了。朝堂上可以想象,绝对是被压制的。估计也就只能靠着爵位的身份和资历勉强维持了。
但现在,大家全都可以说是大大地扬眉吐气了一波!
原本陛下都已经决定今日立下皇储了,但现在呢?
日后再议!哈哈哈哈,日后再议!这说明什么?这说明允熥皇孙也不是全然没有机会的嘛!
大家都在交头接耳,商讨着今日一战酣畅淋漓,该去哪里吃酒宴会。
这会儿蓝玉走在最前面,身边是朱允熥。
此时的朱允熥走出朝堂,和做梦一样。
说实话,方才在朝堂上,朱允熥就已经做好了受罚挨打的打算了,与其懦弱的活着不如咬牙拼一把。都已经死过一次的人了,朱允熥压根就不缺勇气。
怂?抱歉,穿越者的字典里没有这一个字!
但拼命归拼命,可靠着一番话还真让老朱改变了主意,这是让在朱允熥万万没有想到的。
历史上记载,老朱在对朱允熥和朱允炆两人的态度上可是有天壤之别的。对朱允炆是器重,在朱标死后是寄予厚望。但对朱允熥,就只有个懦弱的评价。从自己脑海里前身的记忆中也是,好像从小到大就没有对自己有重视。
但这一次....
刚开始的时候朱允熥有些不解,但走出朝堂的这一段路上稍稍思索,就大致明白了。
无论是自己还是朱允炆,在老朱眼里都是孙子,其实并无差别,老朱都重视,也可以说都不重视。现在他要选的是大明继承人而不是凭借个人喜好行事。堂堂洪武大帝,私情和公事还是分的相当清楚的。
其实仔细回忆前身记忆,老朱对朱允炆也就是偶尔夸赞而已,并谈不上有多器重。史料记载中所谓器重应该是在确定了朱允炆要成为大明未来继承人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