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2章 隐匿芒荡(2 / 2)

逆天行 乌丸校尉 2711 字 8个月前

:“老朽有三子,长子耀祖,现在沛县军中任职。次子辉祖,亦在沛县,任县府衙役。三子亮祖尚在身边,未曾分户,今日清晨,和村中猎户进山狩猎,估计要到傍晚才回。”

不一会儿,菜饭上桌,桓楚腹中饥饿,虽粗茶淡饭,亦觉得味道甚好。又觉得郑老夫妇俩和蔼可亲,索性敞开肚皮,放下拘谨,吃了个饱。

用完饭后,来到住处。

屋内板床一张,上有厚厚地稻草,稻草上面铺着粗布床单,薄薄的被褥折叠地很整齐。沿着窗边,摆放着一张几案,上面放置着一盏牛型铜灯用于照明。

完全达到桓楚心里预期,有这些就足够了,桓楚赶紧美美地睡上一觉。醒来时,落日的余晖已经透进屋内,穿好衣服,走出屋外,在溪水旁梳洗。

郑老走来,向桓楚言道:“老朽看壮士与吾那长子身材相仿,便让拙荆寻出长子的俩套旧衣衫,做换洗之用。”桓楚甚是感激,想着今后定要报答郑老一番。

梳洗完毕,换上干净的粗布衣衫,桓楚感到精神好了许多。倚在栅栏边,望着远处,落日渐渐隐没山中,余辉映满天边,不禁脱口而出:“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好一句‘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此语看似简洁,然寓意深刻,不过,此句倒是符合老朽的心境,对于壮士,不甚贴切。”

桓楚回头,见郑老走来,应是郑老听见此语,故有此说。心想此语可能引起郑老伤感,便言道:“此句看似形容年老之人的心境,但廉颇八十,尚食斗米肉十斤;姜子牙九十拜相,如何嫌老?”

郑老言:“此语若不是形容年老之人,那是何寓意,请试言之。”

桓楚记得,这本是唐代李商隐的诗句,后世认为主要是指老年人的心境,但现在为了不引起郑老伤怀,没法子,只得牵强附会。

“晚辈只是感叹国事艰难,百姓困苦,才有感而发。”郑老闻桓楚欲言国事,眼神中不禁流露出神采,似乎在等着下文。

桓楚无奈,硬着头皮言道:“始皇帝横扫六合,一统海内,车同轨、书同文,天下逐渐安定。后病死沙丘,二世继位,大公子扶苏亡于边塞,蒙氏兄弟死于狱中,朝中重臣人人自危。况且秦律森严,政令苛刻,百姓流亡啸聚山林者,不可计数。国事日趋糜烂,而天子却不知自省,天下大乱恐怕也为时不远了。现在的秦帝国,就如同这落日,光辉虽然依旧洒满天际,但遗憾的是很快就要隐没了。”

郑老心中一惊,暗想:“此人观相貌身材,应是习武之人,不像世家子弟,想不到对时局的见识,竟然如此深刻。”想到此,便再次对桓楚的身份感到怀疑。试想,一个被商贾聘用,随行保护的武夫能有这样的见地吗?

郑老陷入沉思,桓楚见此,亦不敢打扰。

忽然听见远处传来几声犬吠,只见大约七八个人,沿着山间小路下山,朝村中方向而来。

郑老缓过神来,对桓楚言:“定是小儿与猎户们回来了,看来收获颇丰,今夜吾等皆饱口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