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路?
电池的电量在飞速下降。如果不在电量耗尽之前摆脱这些行军蚁的追击,林岳很清楚等待自己的下场会是什么。虽然,不会真个变成白骨一堆,可那种皮毛血肉被一点点撕碎的痛楚,却会被脑波传感器一丝不漏地传递给大脑。这种眼睁睁看着自己被蚂蚁一点点吃掉的恐怖感觉,会一直持续到系统判定你死亡,断开连线为止。
在虚拟网络的对战中,负伤甚至阵亡,都是常有的事儿。负伤时会痛,死亡时会茫然,甚至会错觉自己真的已经死去。可任哪一种死法,都不会比这种亲眼看着,自己被无数的蚂蚁,活生生啃噬成一副骨架,更来得恐怖。
如果电量充足,那他林岳自然半点儿不会担心。即便这些蚂蚁里有会飞的,速度似乎还挺快,来势汹汹的样子。可稍微有点儿常识的人都知道,越是高速的冲刺,越不能持久。生物的本能运动如是,人类科技文明制造出的各类机械,也如是。若是电池足够用,林岳自信,最多半小时,他就能将这些蚂蚁甩得再闻不到他的气味。可眼下,电池包那已经降到红线下的电量,却成了最要命的问题。
这样下去可不行,必须得想个办法!
一边甩腿狂奔,林岳一边思索着对策。对付昆虫,最简单高效的办法,自然是各种药剂。那个应急救生包里,就有那么一小瓶驱虫喷雾,往身上一喷,可谓百虫莫近。但眼下这态势,林岳却对喷雾能达到的效果打起了问号。行军蚁这种虫类,其组织性和纪律性之强,在动物界中,可谓无出其右。即便是人类世界最精锐的军队,在悍不畏死和对命令的绝对服从上,也比不过这些小东西。
所以,林岳完全有理由相信,只要蚁后不发出停止的命令,她手下的这些工蚁、兵蚁们,就会前赴后继地追着自己往上扑,不死不休。
所以,嗯?蚁后?
脑波传感器的功能,若是只用来作为意识联网的媒介,未免太大材小用了些。这种技术,最初研发的目的,就是为了更彻底的解放人类的双手,让人可以用意念来直接操控各类设备。故而,林岳这个搜寻蚁后的念头刚从脑子里升起,便被脑波传感器所接收、解读,并转化为可供设备芯片识别、执行的数字信号。
后视摄像头在微型步进电机的驱动下开始转动,在铺天盖地的红色蚁潮中搜索蚁后的踪迹。一旦发现目标,战场战术扫描系统便会自动对目标进行锁定、跟踪,并将目标距离、运动速度、方向轨迹、风向风速、气温气压、大气湿度等等射击参数在光屏上显示出来,高效率地完成攻击发起前的准备工作。
动力装甲的前身,是21世纪开始研究并逐步投入使用的动力外骨骼。发展到今天,已经成为了一套集动力、防御、控制、观瞄、通信、火力等系统在类的单兵作战平台。六大子系统,从基础的金属材料加工工艺,到尖端的微电子技术,再到更高级的神经传感技术,几乎囊括了23世纪,在相关领域内,人类科技文明的全部成果。
因此,对于这群虽然个头称得上变态,还拥有飞行兵种,会使用空地一体化作战的行军蚁以及它们的誓死效忠的蚁后来说,身穿动力装甲的林岳,完全就是个开了挂的存在。故而,在暴怒的蚁后还在尖叫着晃动两支长长的触须,命令她的空军和陆军追击逃跑的猎物时,却浑然不知,她自己,已经被人类发明、制造的电子设备牢牢锁定。
不对,她应该还是有所察觉。通过光屏,林岳能清楚地看到,那只足有拳头大小的蚁后,在战术雷达锁定她的那一瞬间,她头上那两根几乎跟身体一样长,一直微微颤动的触须,猛地一僵。然后,她的脑袋开始快速地左右摇摆,仿佛是要摆脱什么东西一般。同时,护在她周围的兵蚁们,也快速地向她靠拢,以她为中心,一层层围成了一个牢牢的防卫圈。再然后,似是发现这被危险窥视的感觉无法摆脱,她臃肿的身躯下、承载着她的工蚁们开始托着她往最近的洞口撤退,那里,另一群工蚁,正疯一般的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