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蚁口逃生(下)(1 / 4)

逃?这点儿可怜的剩余电量不支持。赌?若是攻击失败,没能杀掉蚁后,那接下来将要面对的,就是彻底被激怒的蚁后的怒火。即便是一击功成,杀死了蚁后,那她手下这些蚁兵蚁将们,又会不会因此而发狂......

似乎,无论怎么选,他林岳都逃不出个被行军蚁们分而食之的下场。

既如此,那干吗不搏一回?反正左右都是个死,那为啥不能先收点儿利息?要是能拖上那只蚁后垫背,那就更好了!

主意一定,原本高速奔行的身躯骤然急停、转身,直面天上地下,正汹涌而来的蚁群。而强大的惯性,却依然推着他朝着原来的方向滑行,使得牢牢抓地的脚部装甲,硬生生在地面上拉出了两条十多米长的浅沟。

身形甫定,在刚刚转身之时,便已从背上抄在手中的步枪,就已经被林岳举了起来。对付这些蚂蚁,自然不能用常规的子弹。就算他对自己的枪法足够自信,可这蚁后被蚁群包裹得严严实实的,他压根儿就没法瞄准目标。更关键的是,这攻击的机会只有一次。所以,事关生死,不能托大;只可成功,不能失败。

心念电转间,林岳便已选最适合现在使用的弹药,DFR125式35毫米单兵枪射式燃烧弹。这种以改进型铝热剂为主燃烧剂,混合了高粘度凝固汽油的特种榴弹,除了引燃地方物资,烧伤人员、烧毁工事等传统功用外,更重要的用途,则是用来对付单兵装甲。20米的最大爆燃半径,3500°C的高温,长达七分钟的燃烧时间,别说单兵穿戴的轻型装甲,即便是主战坦克,除了最厚实的正面装甲烧不穿外,稍薄弱的侧面装甲,以及更薄弱的顶甲和尾甲,都能被这个全长120毫米,弹重不过200克的小东西,给烧出一个大窟窿。因为加入了粘度极高的凝固汽油,故而,一旦沾上一点儿火花,只要没有及时扑灭,它就会粘附在上面一直燃烧,如同附骨之疽一般,直到药剂耗尽才会停息。

使用步枪加挂的榴弹发射器抛射,最远可达1500米的射程。物理碰撞以及无线遥控的双起爆方式,配合战术雷达的精确锁定,对于现在的林岳来说,再没有比这更合用的家伙事了。

拉弹仓、取弹、装弹、关弹仓、瞄准。长期的严格训练,让这一连串的动作,早已变成了无需大脑刻意指挥的神经记忆。两秒半的时间,林岳便完成了射击前的最后准备,只等着他扣下扳机。

深吸了一口气,再缓缓吐出。气息吐尽的刹那,林岳屏住了呼吸。身前,不到五十米的距离上,是行军蚁们天上和地下快速逼近的捕猎大军。铺天盖地的红色,仿佛从地表蔓延至空中的火焰,遮蔽视线的同时,也染红了整个视野。

视线受阻之下,再想习惯性地用肉眼锁定目标,已然不可能。好在,现在的步枪,不但有传统的机械和光学瞄具,还装有数据收发模块。有了这个模块,即便无法通视目标,也可以在战术雷达的指引下,对隐蔽在掩体等障碍物之后的目标进行盲射。

行军蚁悍不畏死的集群攻击很凶猛,深谙兵法之道的蚁后也很狡猾,或许,在这系统模拟出的世界内,它们鲜有敌手,可昆虫,终究还是昆虫。它们那昆虫的脑子里,永远都无法想象,人类这个族群,在战争这个几乎贯穿了整部人类历史的课题上,付出了多少的生命、鲜血、精力、资源、以及智慧。

隐约地,似乎传来了蚁后凄厉的尖叫,眼角的余光中,正在快速扑来的蚁潮,陡然加速。

害怕了么?一抹哂然的冷笑自林岳的嘴角勾起,而后,扣动了扳机。

右手的食指稳稳后压,扳机克服扭簧的阻力,走完了它最后的行程。击针被阻铁释放,猛地刺穿了榴弹底部的高能电容管绝缘外壳。预存在电容内的电能,瞬间通过击针传递给缠绕在发射管上的驱动线圈。弹体瓷质绝缘外壳上的石墨烯涂层,让此时的榴弹成为了线圈磁场中的带电导体。在洛伦兹力的作用下,弹体被迫沿着发射管高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