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1 / 3)

悍马烈日 辽西小戟 3432 字 8个月前

第二章、

东北的胡子并不习惯用帐篷,那是蒙古草原上的规矩。在东北,若是两方摆下牛皮帐,那原因只有一个,就是谈判。

在同昌这地方,无论鹰帽山还是牛马会,都是属一属二的大绺子,就算是谈判的时候所用的牛皮大帐,也显得格外气派一些。

同昌位于辽西,是锦州的门户,此地区属于典型的东北丘陵地带,多山少水。鹰帽山是同昌西山的一座山头,因山似雄鹰而得名。鹰帽山下,就是同昌最大的集镇刘龙台,而刘龙台恰恰就是牛马会的总舵所在,说起来这火狐狸与李金镖到称得上是邻居,平日里也算井水不犯河水。哪怕是手底下人有一点小**,两面的头领也是能忍则忍,因无论火狐狸还是李金镖心里都明白,那么多大大小小的绺子,有无数人在等着看他们的笑话呢。

可今天不同,今天的事似乎已经不能忍,不能让,唯有火拼!

鹰帽山下便是东岭古道,古道已不知是何年何月所修,是同昌与西山各镇的交通要道。此时那牛皮大帐就摆在东岭古道的正**,而鹰帽山与牛马会两边上千号的人马,则分列在古道的两边依山布阵。谁都知道,一旦牛皮帐里面的人物要是翻了脸的话,那接下来就是同昌地面上百年不遇的一场大火拼。也许拼下来从此就会确立,谁才是同昌第一霸主,也许拼下从此两大帮派就此消失,整个同昌地面就要重新洗牌。

因此上,鹰帽山与牛马会的这场谈判,不但是双方人马尽出,而且同昌其他地界的大小绺子也纷纷派出人马探报,随时注意着这里的动静。

至于附近的百姓,则就接到了道上的知会,大年初五这一天,人不出户,马不上鞍。按道上的规矩,这时候敢出现在东岭古道上的人,生死有天。一旦真要是打起来,子弹却不长眼睛的,它管你是胡子还是百姓?

这牛皮大帐足有寻常百姓家三间正房那么大,将好端端一条大路堵得严严实实,外面虽然冷风呼号,帐内的那股子杀气,却已经气冲斗牛。就算是那噼啪山响的火苗,也压不住两方头领的火气!

“姓霍的,俺李金镖看你是个女流,不想和你一般见识,这些年来能忍的我也都忍了。可我没成想啊,俺老李越忍,你越真不拿俺当二百五不识数对不?俺今天就和你说实话,当年俺能割县长的马尾,今天就能割你的脑袋!”

李金镖是那种典型的东北大汉,就算在平常说话的时候也仿佛在喊,当他真的喊起来时,连牛皮帐都快冲破了。

尤其是那句“当年俺能割县长的马尾”说出口时,让对面的火狐狸微微皱了皱眉。火狐狸知道,有些人大嗓门是为了吓唬别人,实则没啥大本事,而有人大嗓门则是真的动了杀机。恰好,李金镖就属于后者。

李金镖今年才二十八岁,但他成名却在十年前。那一年刘龙台的税金太重,逼得百姓走投无路,县长却亲自带着人来西山催税。十八岁的李金镖带着与他一样的几个血气方刚的小伙子,将县长及其手下的警察打得抱头鼠窜,最后用刀子割掉了县长和警察等所有人所骑马匹的马尾巴,县长灰溜溜的带着人骑着秃尾巴马逃回了同昌。

随后就象所有人都能想到的一样,县长立刻派人带着兵来围剿李金镖,李金镖则索性带着人上山拉起了绺子。虽然说是绺子,但李金镖不但不坑害百姓,反而成了这一方的保护,到后来东北军要是不架着大炮开着汽车的话,都不敢来西山催税。

而且从此“割马尾”的李金镖也名声大震,前来投奔者络绎不绝,久而久之到成了同昌地界上数一数二的大绺子。而李金镖的绺子不偷不抢,因为刘龙台是整个同昌地面上最大的牛马集散地,所以李金镖的绺子干起了保镖的生意,专门保护来往客商,人们也便把李金镖的绺子称为“牛马会”。

十年后的李金镖刚刚二十八岁,正是一个人一生当中血气最盛的时候,外加上他将近一米九的大个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