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最高战利品(1 / 2)

辽宁省丹东市抗美援朝纪念馆,位于市区北部英华山上。丹东就是抗美援朝时的安东,与**新义州仅隔一条鸭绿江,据说由于“安东”这名字似乎暗示着**不安定,所以后来改为“丹东”,意思是“红色的东方之城”。纪念馆所处的英华山,曾是首批入朝的志愿军十三兵团总部驻地。

时值国庆节假,秋阳高照,抗美援朝纪念馆作为丹东重要景点,游客众多。在陈列馆序厅的志愿军浮雕群像前,一众游人驻足观看,不时有人上前敬献花篮。人丛中有个少年扶着一位腋撑双拐的老人,格外引人注目。老人的右腿裤管空荡荡的下垂于地,走路须借双拐,而这纪念馆所在的英华山虽然不高,却也须走上数百级石阶方能上来。好几人瞧向老人的目光中带着敬意,更有一对小情侣在一旁悄悄议论:

“宝贝儿你看,那位老人家肯定是志愿军!一般的老人这个年纪、这种情况,可不会到这里来。他腿上的残疾,应该就是在战争中落下的。”

“嗯!我在路边等你的时候,他们走过我身边。少年叫老人家‘易爷爷’,他想背老人家上山,可老人家倔强得很,硬是不肯,说当年在**打仗,几千里路都走过,几百座山都翻过,上这小山还要人背?我本来想上去帮忙的,也就没去。”

“哟,宝贝儿你很有爱心嘛,尊老爱幼是中华美德,给你点赞哦!”

“去去去,哪像你,一见可能要背老人,就马上溜到厕所里去了,嘻嘻。”

男孩一听,有点着急:“什......什么啊,你这想象力也太丰富了吧......”

女孩又嘻嘻一笑:“好啦,逗你呢。我挺想认识一下那位老人家,听他讲讲亲历的战场故事,可是我见他说话的样子很凶,有点害怕......”

男孩微笑道:“这你就不懂了。他们那一代军人就是那种雷厉风行的作风,坚强得像钢铁。嗯,我们今天的和平幸福生活,是和当年志愿军的流血牺牲分不开的,一会儿参观完了,咱们就找机会拜访一下老人家......”

这时馆内的定点解说员来到跟前,引导大家往各展厅参观。扶着老人的少年道:“易爷爷,咱们也跟着去么?”老人微一沉吟,说道:“咱们在后面慢慢走吧,要不大伙儿都来顾着我这老头子,那可不好。”说到这里,忽然瞪了少年一眼,又道:“咱们尽快找到那三件东西也就是了,省得你在肚子里不住叫屈,好像来这么一趟是浪费时间似的。我说魏华,这刚进大学没俩月,是不是就谈上对象了啊,敢情是耽误了你处对象的时间?”

那少年魏华笑道:“瞧你老人家说到哪儿了。是,我这是有点不想来,这理由在路上不都交待清楚了吗?第一,这纪念馆咱不久前刚来过,根本就没有那三件东西嘛;第二,你老出院不久身子还没大好,该在家好好休养才是,就算非要找那三件东西,我先帮着来看看不行吗;第三嘛,唉!”

老人瞪眼道:“怎么?又叹气!我说在梦里有个仙女告诉我,抗美援朝的最高战利品是烟斗、手雷、钢笔三件东西,你小子就是死活不信了?”

魏华撇了撇嘴,摆出一副委屈的表情:“易爷爷,你做过这样的梦我当然信,可梦里的事怎么能当真?再说历史上根本就没有记载嘛,而且既然是重要的战利品,那一定是在北京的革命军事博物馆里陈列,就像在长津湖被志愿军缴获的美军‘北极熊团’团旗一样。这里怎么会有?”

老人侧头想了想,仍是一副迷之自信的表情:“你这话当然有理。不过我记得很清楚,仙女说的是抗美援朝纪念馆,不是革命军事博物馆。既然来了,就得好好找找,要是没在这里,那你小子就再陪我到北京走一趟喽。”

“啊?易爷爷,这......这......”魏华不禁摇头苦笑,心想这人越上岁数,果然就越跟小孩儿一样,所谓“返老还童”,还真不是没有道理。他与老人是一个地方的人,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