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校放下筷子毫不客气的问道。
“第74军现在在长沙!正在参加长沙会战,和鬼子拼的太凶,死伤惨重,现在急于补充军官。”
“那你也知道鬼子对长沙志在必得吧!现在去74军,凶多吉少。”中校说完就从碗里架起那块肉,津津有味的吃了起来。
“哥!34集团军在陕甘一带监视**,第五军在贵阳修整,都是后方。我是个军人,对**没什么兴趣,也不想待在安全的后方。杀鬼子才是我的职责!我不怕战死在长沙......”
“职责个屁!鬼子啥样子都没见过,口气倒是不小。”中校吃完了嘴里的肉,一脸不屑的笑了笑,然后止住笑容,压低了声音说道:
“第五军是**军中的嫡系,战功卓著。杜军长也是委座的爱将,这就是你将来往上爬的梯子。这血战昆仑关,歼灭鬼子第四旅团的功勋部队多少人想进去沾光还进不了呢。还有,我听人说,第五军在昆仑关死伤惨重,现在修整期快结束了,去的军官提升机会很大,尤其是咱们这些黄埔生。而且上峰似乎有意将其作为拱卫西南地区的主力和全军的总预备队,也就是委员长的‘御林军’。估计一时半会没有作战任务了。74军虽然也算是**军精锐,但是部署在湖南地区,太靠前了,历次战役死伤都过于惨重。而且鬼子目前主攻的方向也是湖南地区,接下来的仗还少不了,如果去了74军,有可能在进阶前就先丢了小命。你就别成天想着什么和鬼子拼命,中国人多了,拼命的不差你一个。将来等你高升了咱们还得相互提携呢,俗语有云,‘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
杨成峰一脸想要一拳揍上去的冲动,但是始终没有下去手,他一脸恼火的坐下,拿起筷子,夹起那块肉在嘴里用力嚼了起来吞咽下肚。然后平复了一下心情,一脸报复式的问道:
“哥!爹的那个笔记本,你还带着吗?”
中校的筷子停在了空中,他脸色骤变。愤怒,愧疚在一瞬间连续出现在脸上。僵住了好一会儿,他才用颤抖的手从衣服口袋中拿出一个不太厚的黑皮外壳,一看就是进口产品的笔记本,一下子扔在了少尉面前。
“爹的遗物,给你了!”
笔记本早已经磨损,看起来很旧,上面还有不少遗留下来无法清洗的血渍,里面记载的字迹也有些褪色,然而那些字迹却早已经印在中尉的心中,也印在这个民族近代屈辱的历史上——从1840年起,中国每一次的战斗结果,每一次的失地,都历历在目。
少尉拿起笔记本,并没有从头打开,而是从中间翻开了一页,一脸悲愤的朗声读到:
“民国二十年(1931年)9月19日,奉天失守!
民国二十年9月20日,长春失守!
民国二十年9月21日,吉林沦陷!
民国二十年10月1日,黑龙江省全省沦陷!
......
不大却十分清脆的声音在整个饭店回荡着,一瞬间,整个饭店都安静了,鸦雀无声,甚至还能看见几个东北籍的军官坐在桌子前面攥紧了拳头,眼睛里泛着泪花。几名军官甚至直接站起身离开了饭店,似乎是已经听不进去这些在中国军人手上丢掉的累累失地,却又没有勇气组阻止他继续读下去。
“别念了!”中校咬着牙命令道。饭店的掌柜和伙计也一脸哀求的样子赶了过来,其中一个已经将那个“莫谈国事”的牌子拿在手上,可怜兮兮的看着他们。
杨成峰闭上了嘴,用力合上笔记本,盯着对方,等到四周的声音再次开始嘈杂,才举着本子默默的说道:
“我记得爹在世的时候经常告诉我们,咱们杨家,是杨家将的后代,从大宋开始就开始从军报国。太爷爷杨云功,甲午年跟随左宝贵将军在**和鬼子力战殉国。庚子国变,爷爷杨少丰在天津卫和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