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角儿全到齐了(1 / 2)

周国卿领着陈次之等人走上码头上的台阶。

从石阶上去,连接街口的地方,矗立着一道石头砌成的槽门,门额上刻着三个醒目的大字:官码头。槽门旁边设着一个木质岗亭,几名穿着制服的团丁端着长枪守在门口,对过往行人颐指气使,检查盘问。

“哎哎哎,都闪开,闪开!”

“做嘛的,还挡路哪,说的就是你......”

团丁们喝开槽门边的闲杂人等,给石阶上走来的周国卿和陈次之等人让路。一个挑脚的汉子停在路边歇脚,让得稍微慢了一点,被一个团丁上前一枪托砸翻在地,又踢了两脚,喝斥:“没长眼啦,看见几位司令来了还不让路!”

汉子敢怒不敢言,只得忍气吞声,从地上爬起来,把翻倒在地的箩筐扶正了,挪到路边的树荫下去。

一个高挑干瘦的团丁哈着腰站在槽门口,身上的腰带和子弹袋松松垮垮,一副弱不禁风的样子,脸上却带着笑,一团和气,是个好拍马屁的主。见周团副和一帮人到了跟前,举手敬了个礼,不忘朝陈次之、舒巴子和卢宗汉等人阿谀奉承:“嘿嘿,各位长官,旅途劳顿,辛苦,辛苦......”

这个人叫干柴棍,长得就跟根棍子似的,手无缚鸡之力,但头脑活泛,擅长溜须拍马,竟然还得到上司提拔,混成了一个班长。

周团副停下来,朝周围围观的一群老百姓扫了一眼,叮嘱干柴棍:“少他娘的嬉皮笑脸,把这帮人给老子查严实点,严防**乘机浑水摸鱼。要是出了差错,唯你是问!”

“周团副,你就放心吧,我干柴棍一向秉公办事,别说这帮穷腿杆子,就是我的伢娘老子来了,那我也照样检查,决不循私!”

卢宗汉跟在周国卿身后,冷眼旁观,见干柴棍口若悬河,身体却站成了三道弯,样子实在不敢恭维,不禁暗暗好笑,用手上拿着的折扇戳一下他的胸口,揶揄道:“这位兄弟,就你这三两三的身板儿,没想到说话还这么硬气!”

干柴棍怕痒,见卢宗汉手上的扇子朝自己伸过来,本能地缩一下身体,用手捂着刚被戳过的胸口,一脸讪笑:“嘿嘿,卢司令,别笑话我了,你们才硬气哩,刚从常德受编回来,一个个不是师长就是旅长,风风光光的,还没到家陈县长又设宴招待,请你们吃饭,那多有面子呀!”

周国卿回头瞪了一眼,干柴棍赶紧装模作样地吆喝:“哎,路上走着的,别挡着几位司令的道,都让让......”

一伙人随着周国卿来到了县政府。政府驻地是前清时期的一座衙门,木质结构的建筑有些老旧,大门外面挂着一块“中华民国石城县政府”的牌子,旁边也有几名团丁在站岗。

刚进大门,县长陈孟之手下的一个随从迎上前,哈着腰说:“周团副,陈县长正在议事厅静候各位司令!”

“嗯,晓得了。”周国卿带着一伙人,大摇大摆走向院子里的议事厅。

议事厅不大,木屋板壁,简陋陈旧,屋中并排摆着几张长桌,桌上放了一把大茶壶和几个瓷杯,周围围着一圈高靠背的实木椅子。陈孟之两鬓斑白,一身长袍马褂,独自坐在桌边,双手扶着根拐棍,两眼微闭,神态显得有些恍惚。

自从解放军渡江南下,一路势如破竹,尤其是最近拿下湖北宜昌、沙市的消息传到石城,陈孟之已连续数日精神萎靡,茶饭不思。当前的局势,可谓风雨飘摇,大厦将倾。以解放军的气势和战略优势,小小的石城犹如大象脚下的一只蚂蚁,土崩瓦解已毫无悬念。倘若石城失守,自己身为国民党政府的县长,一家老小,包括刚被宋希濂收编、名声在外的同胞兄弟陈次之以及外甥舒巴子等人该何去何从?

后路还没有想好,但留给他们的时间却已经不多了。

就在陈孟之恍恍惚惚,神态迷离之时,外面突然传来一阵脚步声。周国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