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军大帐。

大将军卫青目光凝重地看着眼前的少年,奇特的装束和背包,不明的来历,让一贯谨慎的他有些疑虑。

霍去病了解自家舅舅的性格,对护送陆鸣回来的士兵交代再三,一定要把千里镜的事说清楚,仅凭此物就可以证明陆鸣的价值。

听完士兵的讲述,卫青对陆鸣拱手道:“我这外甥求战心切,又是第一次出征,多谢陆公子借用千里镜这等奇物。”

陆鸣赶忙回礼道:“不敢当大将军之礼,霍校尉天纵之才,千里镜于他不过是可有可无之物。反倒是我遭逢变故误入此地,要是没遇见霍校尉,说不定要被匈奴人捉去。是我应感谢霍校尉和大将军收留我。”

根据听士兵对千里镜的描述,自家外甥对此物的重视,卫青虽未亲自体验过,但已能预见千里镜对行军作战的巨大作用。

能随手拿出此等物品的少年,又岂会是一般家庭出身。

原想着这样的人难免有些傲气,没想到陆鸣如此谦逊,这让他对陆鸣已是有了几分好感。

卫青正色道:“你不必过谦,此等奇物于行军作战作用巨大,待日后你造出新的千里镜,陛下也不会吝啬对你的封赏。你和去病年纪相仿,以后还要多亲多近。”

说完,卫青转头安排那个士兵回去向霍去病复命,并派人去给陆鸣收拾一个单独的营帐。

看着目前大帐内只有自己和卫青在,陆鸣犹豫要不要告诉卫青史书上对此次漠南之战的记载。

现在不提,以后卫青知道自己穿越者的身份后难免心怀芥蒂。

毕竟对卫青来说,此战结果并不好。

犹豫之际,陆鸣身体中沉寂的雾气翻滚起来,一股强烈的直觉涌上心头。

不必对所有人隐瞒穿越者的身份!

这雾气难道还可以预知祸福?

隐瞒,就要为自己与众不同的知识和见识编造来源,为自己的出身编造出处。

古人并不傻,尤其是官场这些人,个个都精明得很。

汉武帝也不是什么仁德之君。

太容易被找到纰漏,引发怀疑。

还是坦白吧,会轻松些,外挂总不会逗自己玩吧。

打定主意,陆鸣上前看了下四周,低声道:“我曾读过一本记载了大将军事迹的书,不知道内容是否准确,今日得见将军,想请您指正一番。”

陆鸣忘了这时候还没有纸质的书籍,卫青也没注意量词单位这个细节。

卫青闻言有些愣住,好奇道:“不知是什么书,竟还记载了我。”

陆鸣低声道:“此书事关重大,我没有带在身上,但内容尽在我脑中,目前只能说与大将军一人听。”

看陆鸣如此郑重,卫青对外吩咐道:“我正研究要事,任何人未得通传不得入内。”

陆鸣心中对司马迁说了声抱歉,这不是要当文抄公,只是借太史公的绝唱给卫青做个剧透。

《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随着陆鸣的讲述,提前闪亮登场,背书小王子陆鸣参上。

“其明年,元朔之五年春,汉令车骑将军青将三万骑,出高阙....”开头关于卫青出身部分陆鸣没有讲,毕竟不是什么光彩的事,直接从这段说起。

陆鸣一边说,一边观察卫青的表情,心中暗道,看来这段的记载大差不差,卫青也没什么反应。

“其明年春,大将军青出定襄,合骑侯敖为中将军...右将军建、前将军信并军三千馀骑,独逢单于兵,与战一日馀,汉兵且尽。”

听到这段的时候,卫青脸色大变,猛地上前抓住陆鸣的胳膊,低声喝问道:“此书是何人所作,苏建、赵信两位将军出发不过一日,还没有战报传回,此书作者怎么敢说他们遭遇匈奴单于!”

这段内容记述的正是卫青此次出征的历史,右将军苏建和前将军赵信遭逢伊稚斜单于的主力,苏建全军覆没,赵信投降。汉武帝的战略目的没能达成,苏建后来被汉武帝治罪,卫青也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