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京城第一举人(2 / 2)

三年举行一次,因其在秋季故又叫秋闱。乡试由进士出身的各部官员或翰林主考,由各省行政长官担任监考官。参加乡试的考生必须是秀才,地点在各省的贡院。乡试分三场,内容是八股文、试帖诗、表、判、论、策等等。试卷要由专人誊写后才交给考官,以防作弊。确定了及格的名单后张榜于巡抚衙门前,此时正值桂花飘香,所以此榜也叫做桂榜。中了举人也意味着一只脚已经踏入仕途,日后即使会试不中也有作学官、当知县的机会。明清的举人还有一个不同於前代的地方:可以因此进入仕途。因此人人都要来奉承,就因为举人不仅取得赴会试的资格,而且也算是有了做官的‘正途出身’。

会试由礼部主办,在京城的贡院举行,一般在乡试的第二年,也就是丑,辰,未,戌年。考期多在春季的二三月,故此会试又称“礼闱”,“春闱”。会试被录取的人,称为贡士,第一名叫做会元。会试发榜时,往往正值杏花盛放,所以又称为“杏榜”。会试的主考官,在明朝多以翰林官充当,明末又多以内阁大学士担任,清朝称主考官为大总裁,由内阁大学士或六部尚书充任。

毫无疑问,这次的主考官正是张居正,作为主考官,既可以为国家培养人才,高中的士子也会拜在他的门下,所以,不管从公从私来说,主考官都得由当时声望很高的人担任,万历朝,恐怕还没人敢和张居正来争这个位子。

唐家为杨振准备了许多干粮和饮品,因为考试的时候要在单独的房间内进行封闭式的三天才能出来,期间,一切吃、喝、拉、撒、睡都要在里面进行,违者取消考试资格,还要追究其责任。

杨振进了那像牢房一样的考试间,心里不由得连连苦笑,当年高考的厉害他已经领教过了,没想到古代的高考更加厉害,而且离谱,如果在里面拉屎,臭气熏天,还怎么考得出来?不过,当他想到张居正当年也是这么熏出来的,就宽慰了许多。

------试文要点句、钩股。凡正草不符,与文不足300字及不避庙讳、御名、圣讳者皆为犯规,不予取录。每试要即日交卷,不许继烛。书法端楷,不得草率。申刻开门放头牌。交卷考生出后,旋闭。逾时继放二牌、三牌、以终场为止。

杨振心里默念了一遍考试的规矩,就开始作答,刚开始的题目很简单,无非是默写四书五经,圣谕广训以及作些诗罢了,重头戏却是策论部分,这是为政者最为看为看重的,这一次的题目是让考生略论历朝历代典章制度的得失,这是一个看上去很空洞、庞大的题目,杨振忽然想起了游七送他的几本书《通典》,现在他才明白了张居正的用意,虽然手段不太光明,明显存了私心,但是自己又何偿不是,一切都是为了找回玲玲。无论如何,先答完了,出去再说,这里实在不是人呆的地方,他想,怪不得古代有范进中举那样的事发生了!杨振打好腹稿,思索良久,然后才下笔,洋洋洒洒,挥就万字有余,出来的时候,正是阳光高照,他觉得外面的日子真是太美妙了,竟然有种再世为人的感觉。

杨振回到唐家大睡了几日,唐英见他如此模样,也没有来打扰他,如果此番高中,又能得到张居正的提携,前途一片光明,自己在他面前也会黯然失色,对于这样的人,还是谦恭一点为妙。

这日,二人正在闲谈,忽然听到外面传来喧哗声,正惊讶时,陈伯跌跌撞撞的跑进来,激动的连话也说不顺溜了:“大,大喜,公子,公子高中了!”